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完成
摘要:記者從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獲悉:7月24日凌晨,該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聯合攻關,獲得了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測
記者從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獲悉:7月24日凌晨,該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聯合攻關,獲得了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測序結果確認了該輸入性病例為非洲流行的裂谷熱病毒感染所致。”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童貽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經測定,該病毒基因組總長度為11980核苷酸,分為L、M和S三個節段,長度分別為6404核苷酸、3885核苷酸和1691核苷酸,與2009年南非分離株卡卡馬斯的同源性最高,為98%。
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在安哥拉務工的湯某,7月14日晚(北京時間)在安哥拉出現發熱伴頭痛,以及全身關節痛、肌肉痛等癥狀。7月21日晚,患者抵達北京,入境時病情嚴重。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對患者標本的裂谷熱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23日下午,中國疾控中心核酸復核檢測結果為陽性。23日晚,國家衛生計生委組成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為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例。目前,該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積極治療中。專家研判認為,此次疫情傳播擴散風險較小。
童貽剛介紹,裂谷熱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成功解析,為病毒溯源提供了重要證據,可用于指導裂谷熱病毒診斷試劑、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據悉,這也是全球首次從安哥拉獲得裂谷熱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使我國在裂谷熱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中占得先機,也為更精確地診斷裂谷熱和了解裂谷熱病毒的變異奠定了基礎。
裂谷熱是由裂谷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為2—6天,疫源地主要分布在非洲東部和南部。裂谷熱的主要傳染源為疫源地的羊、牛、駱駝等動物,人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引起,或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尚未有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報道。人感染裂谷熱病毒大多為隱性感染,少數患者感染后有發熱、肝炎、視網膜炎、出血綜合征、腦膜腦炎等癥狀,部分病例可表現為多系統受損。 (記者謝宏 林莉君 李穎)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 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