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終車市大盤點 五大關鍵詞
摘要: 新京報制圖/許英劍 2016年,轉瞬即逝。對中國汽車市場而言,2016年平靜中有驚喜,波瀾中也有遺憾。人們歡喜于銷量的大幅上揚高于預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仍然迅
新京報制圖/許英劍
2016年,轉瞬即逝。對中國汽車市場而言,2016年平靜中有驚喜,波瀾中也有遺憾。人們歡喜于銷量的大幅上揚高于預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仍然迅猛,但“騙補”風波令人嘆息;嘆息著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生變,不過新造車勢力似乎在質疑聲中仍舊信心十足。2016年的中國車市,耐人尋味。
■ 2016車市五大關鍵詞
1 銷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2.7萬輛和249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3%和14.1%,并高于上年同期12.5和10.8個百分點。經歷了兩年的產銷增速放緩后,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創歷史新高。
2016年在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影響下,車市明顯回暖,銷量超出年初預期。2016年1-11月整體呈增長態勢,且7、8月份同比增速在20%以上,實現了傳統淡季的逆襲。
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蒸蒸日上,2016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42.7萬輛,銷售4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和60.4%。
新車市場的“百花齊放”也是助推車市銷量明顯回升的一大關鍵因素,并呈現出諸多特點。2016年,中大型SUV市場競爭加劇,大七座SUV被看好,成為競爭熱點。豪華車市場格局多變,國產化進程再加速,第一陣營發力新能源,第二陣營爭搶第四。新能源汽車市場更趨火熱,各車企的純電動、插電混動產品爭先亮相。
2 騙補
自2015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便被不斷爆出。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財政部于2016年初組織力量,對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抽查13.3萬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狀態。
2016年9月8日,財政部曝光了5家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的企業,分別是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此后,存在“騙補”問題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始陸續受到處罰。力帆乘用車成為首家被披露涉及新能源汽車“騙補”的乘用車企業。不久前,工信部又公布了對蘇州金龍等企業的行政處罰決定,對涉及“有牌無車”的4家企業給予“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問題車型、暫停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資質、責令進行為期6個月整改”等處罰措施。
3 二手車
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7億輛,二手車市場潛力巨大。但二手車交易不便利、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制約了二手車消費。限遷政策即是這些影響因素中的一個。
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汽車流通事務職能的組織,不應違反《反壟斷法》第五章規定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其中即包括二手車限遷行為。
此后不久,國務院出臺13號文《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提出不得制定實施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除部分地區外,已經實施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的地方,要在2016年5月底前予以取消。
隨后,商務部發布《商務部等11部門辦公廳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 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的通知》,其中再次明確提到促進二手車異地交易。目前,各地區陸續宣布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但仍有部分地區尚未落實取消限遷的政策。
4 購置稅
進入2016年下半年,購置稅政策如何變化開始牽動著整個汽車市場的神經。
2015年,為促進新能源車和小排量汽車發展,國務院發布通知,自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由10%稅率減到5%稅率。該政策推出后,小排量汽車銷量增長迅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份,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562.8萬輛,同比增長22.5%,占乘用車銷量比重為72.1%,比上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
2016年12月15日下午,財政部網站發布了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新政,決定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按7.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
對此,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購置稅優惠政策采取按7.5%征收的模式將符合消費預期。但也有業內人士對購置稅政策未能繼續按5%執行表示失望。
5 造車
近年來,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產業已不新鮮,如樂視、百度、蔚來汽車等等,都是打著互聯網大旗,向傳統汽車制造業撲去,人們造車的熱情似乎從未像今天這般高漲。
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還有其他非汽車生產商也正在爭相涌入汽車制造業。清潔能源公司漢能集團發布了4款太陽能動力汽車。與此同時,跨界造車的公司與傳統汽車生產商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樂視宣布與豪華跑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展開合作,共同打造新型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江淮汽車則與蔚來汽車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上汽集團則與阿里聯手打造了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
但與此同時,這些新造車勢力的道路走得并非一帆風順。樂視汽車此前被爆出資金斷裂,威馬汽車則陷入新車概念圖抄襲風波。當然,也有部分新造車企業走得算是穩健。前途汽車已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蔚來汽車旗下首款電動汽車于英國倫敦正式發布。但這些好消息,仍難抵消人們對這些新造車勢力的種種質疑。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潔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