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國:半個世紀的煙雨濃縮
摘要:老兵回國:半個世紀的煙雨濃縮 □閱 盡 近日,無數人的目光被一位普通老兵的行蹤所牽動。經過中國外交部與駐印使館等多方努力,滯留印度54年的老兵王琪終于在元宵節這天回
老兵回國:半個世紀的煙雨濃縮
□閱 盡
近日,無數人的目光被一位普通老兵的行蹤所牽動。經過中國外交部與駐印使館等多方努力,滯留印度54年的老兵王琪終于在元宵節這天回國。白發蒼蒼的王琪與親人們抱頭痛哭。那一刻,成千上萬的人潸然淚下。
王琪滯留印度本是場意外。1937年出生于陜西省乾縣農家的王琪,1960年入伍當兵。兩年多后,他在中印邊界地區的森林中迷了路,后被印方以“間諜罪”判處入獄7年。出獄后,他被羈留于印度南部的偏遠農村,并與當地人結婚生子。
異國漂泊半個多世紀,他人無法體會落難異鄉士兵經受的困厄痛楚。沒有正式身份,遭受社會歧視……但無論多么艱難,王琪始終保留著一顆“中國心”。思鄉,回鄉、成了王琪50多年矢志不渝的夢想。
從25歲的青年到白發蒼蒼的老人,王琪的一生都在為歸國而奔波。他向印度政府部門寫了無數信件求助,他執著的回鄉之念不僅感動了異國村民,也感動了媒體,感動了世界。
鄉情鄉思,這是人類最純樸的情愫。身在異國,心系故土。雖說王琪無法與蘇武牧羊那般崇高的使命與堅貞情操相比,但50多年“固執”地為回國奔走的舉動,同樣令人動容。思鄉與愛國從來都密不可分。濃濃的家國情懷,也是融入中華民族血液的傳統。中華文明能數千年生生不息,中華民族能歷經無數劫難而不散不潰,靠的正是血濃于水的親情維系與傳承。王琪這位普通老兵身上體現的正是我們民族最可貴的品質。
王琪的歸國,離不開國家的強盛與外交努力。他的回鄉之路直到數年前找到中國駐印使館,才終現轉機。這些年,大使館一直與印度相關部門溝通磋商,歷經數年周旋,終促成王琪及其家人的回國探親。
王琪是50多年前那場已被人們淡忘的戰爭“失蹤者”。幾十年來,從邊境領土爭端,到化干戈為玉帛、和平發展,成為中印也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因此,王琪作為一位被印度判“間諜罪”的特殊人物,最終成功歸國返鄉,這背后無疑也有印度方面的理解與支持。
尤需一提的是,作為一名老兵,王琪當年是在履行公民的義務,為祖國利益而戰,不管他是失蹤,還是所謂的“被俘虜”,都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軍人為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應征入伍,戰爭中的傷殘犧牲乃至當俘虜等變故都難以避免,對此,國家應有完善的補償救濟措施。特別是對士兵陣亡和失蹤等,有關部門需有完備的信息追蹤機制。 以國家名義善待老兵,是整個社會的責任與義務。王琪是履行軍人職責時遭遇意外的,他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理應獲得補償。而從更廣闊的視角,社會發展難免出現個體的“失蹤”與掉隊者,對此,公共政策的福祉對他們亦須有“應急”與救助機制。善待每一位國民,方顯整個國家的溫暖。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