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風代代相傳
摘要: 鈕棟棟在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晚報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陳 勝 文/圖 “小時候別人一會兒喊我小牛,一會兒喊我老牛,但是他們都把我的姓讀錯了。&rdq
鈕棟棟在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
□晚報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陳 勝 文/圖
“小時候別人一會兒喊我小牛,一會兒喊我老牛,但是他們都把我的姓讀錯了。”昨日上午,市練江大道東段驛城區南海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鈕棟棟在整理轄區的計生臺賬,35歲的他和演員印小天長得有些相似。面對記者的采訪,鈕棟棟向記者講起了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
姓氏惹來不少尷尬
鈕棟棟是驛城區南海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沒見面前,記者以為鈕棟棟是個女孩子,沒想到鈕棟棟是一個長得很帥的小伙子。
鈕棟棟告訴記者,他老家在確山縣城,但一家人很早就搬到市區居住了。記者問鈕棟棟是不是鈕祜祿氏的后人。他說,自己不是少數民族,應該和那個姓氏沒有關系。老輩人大都不在了,父輩沒有什么文化,自己的祖籍在哪兒都不知道,姓氏起源就不得而知了。
“家里以前有族譜,記載鈕家的情況,但現在沒有了,而且家里沒人探究我們姓氏的來源。”鈕棟棟說,因為自己的姓氏特別,小時候同學們給他起外號叫“牛犢子”,把他的“鈕”姓讀成了“牛”。后來,有人喊他“扭扭”“動動”,在女同志和領導面前弄得他很尷尬。
“我們的小帥哥長得像印小天,如果再瘦點兒就更像了。”鈕棟棟的同事對記者說。
查閱資料尋根源
鈕棟棟說,他以前查詢過鈕姓的起源,當時有幾種說法:春秋戰國時期,祖居吳興(現浙江省湖州市)花林的先祖宣義公之女為吳王夫差,當時以椒房之戚拜賜印綬指印“紐”而賜姓,故本姓紐,后演變成鈕。這就是鈕姓的由來。春秋時期,鈕宣義為吳國從衛騎都尉,因其祖上為專職從事鈕柄制作的“百工”之長,故以技藝為姓,稱為鈕氏。
從距今大約1700年前的晉朝開始,我國便有了以鈕為姓的人。據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祭祖堂八號櫥遷民姓氏記載,鈕姓遷民后裔分布于江蘇、浙江、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根據學者考證,鈕姓人的老家在長江以南的江蘇、浙江一帶。直到今天,以鈕為姓的人仍然以這個地方為最多。
鈕姓最早起源于江南。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許多郡望,主要有吳興郡,今浙江臨安至江蘇宜興一帶。經過歷史上多次的繁衍遷徙,鈕姓很早就分布在全國各地。
“在駐馬店生活那么多年,除了我們一家外,我只遇到一位姓鈕的市民。”鈕棟棟說。
繼承祖訓兢兢業業
鈕棟棟說,小時候常聽父輩說,鈕家人勤勞善良、自強自立。后來他才知道自己家的祖訓是人貴自立、民生在勤。雖然父輩沒什么文化,但是一直教導他們好好學習,多為社會做貢獻。
鈕棟棟告訴記者,他們家的家風家訓并不只是言傳身教,以前被記錄在族譜中。為了讓后人了解自家的家風家訓,父輩常說要重修家譜,對家族的故事進行整理,這樣才能將家風傳承下去。
鈕棟棟的父母勤勞善良,教會子女本分謙和、勤儉持家、尊老愛幼。鈕棟棟說,他準備先把家譜整理出來,讓后輩人不要忘記勤儉持家、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我希望后人能守住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有所感悟,明白如何為人處世,將勤儉持家、多行善多行孝的家風代代傳承。”鈕棟棟說,這是他奮斗的目標,希望能早日實現。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