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田園綻異彩西平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摘要: 錦繡田園綻異彩——西平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香江兩岸菜飄香,西平蔬菜直供港。近日,雖然天氣炎熱,但在西平縣重渠鄉供港蔬
錦繡田園綻異彩
——西平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香江兩岸菜飄香,西平蔬菜直供港。近日,雖然天氣炎熱,但在西平縣重渠鄉供港蔬菜基地里仍是忙碌的景象,一輛輛干凈的貨柜車裝滿基地生產的蔬菜,從田間地頭通過京港澳高速公路綠色通道直達深圳、珠海,通關后送達香港,香港市民的餐桌每天都可以品嘗到產自西平的綠色食品蔬菜。
這是西平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平縣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圍繞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目標,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整體呈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業穩定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良好發展態勢。
以穩定小麥產能為重點
調整品種品質結構
近年來,西平縣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小麥品質結構調整,以發展優質強筋小麥為重點,大力推廣“西農979”、“西農9718”、“鄭麥7698”、“鄭麥9023”、“懷川916”等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重樹西平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稱號,強化龍頭企業帶動,推動優質小麥精深加工。
2015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102.2萬畝,總產51.7萬噸,單產和總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45.4萬畝、總產21.9萬噸。2016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106.02萬畝、總產51.23萬噸,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61.3萬畝,總產30.2萬噸。經糧食部門檢測,70%達到優質強筋小麥二級以上標準,成為知名方便面生產企業和大型面粉加工企業主要的原料基地,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2017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105.8萬畝,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70萬畝,預計全縣小麥單產560.3公斤,有望創歷史新高。
以調減玉米為重點
推進秋季種植結構調整
針對玉米市場價格大幅下滑形勢,西平縣深入研究論證,廣泛征求意見,以調減玉米為重點,因地因市場制宜擴大夏花生、大豆、紅薯、青貯飼料玉米種植面積,積極發展芝麻及小雜糧種植,優化秋季種植結構。以花生全資源化發展為重點,推廣優質高油酸型、油用型、食用型新品種,提高花生全程機械化水平,推進花生生產標準化,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的質量和效益。2016年,全縣種植玉米面積97.8萬畝,較上年減少6.6萬畝,發展青貯飼料玉米2萬畝;大豆種植面積2.5萬畝,增加1.1萬畝;紅薯種植面積0.8萬畝,增加0.3萬畝;花生種植面積15.8萬畝,增加2.3萬畝,每畝種植效益是種植玉米的2倍,為推動秋季農業結構調整奠定了良好基礎。2017年,秋季計劃玉米種植面積80萬畝,較上年調減17.8萬畝,發展青貯飼料玉米面積3萬畝;大豆種植面積3.5萬畝,增加1萬畝;紅薯種植面積1.2萬畝,增加0.4萬畝;花生種植面積20萬畝,增加4.2萬畝;芝麻種植面積0.25萬畝。
以高效農業為重點
加快特色產業發展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西平縣大力實施蔬菜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戰略,通過采取宣傳發動、政策拉動、科技推動、典型帶動、服務促動等綜合舉措,有力推動了全縣蔬菜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
2016年,全縣蔬菜瓜果種植面積13萬畝(含復種),蔬菜瓜果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蔬菜瓜果62.9萬噸,產值5.4億元;年種植平菇、金針菇、香菇等8200萬袋,其中平菇5500萬袋、金針菇2400萬袋、香菇300多萬袋,年產鮮菇8.7萬噸,產值達4.9億元。2017年,全縣春季蔬菜種植面積75000畝,其中日光溫室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大、中、小型拱棚蔬菜種植面積4500畝,露地蔬菜種植面積69500畝。草莓種植面積350畝、土豆種植面積8700畝和大、中型拱棚地膜西瓜、甜瓜種植面積1000畝及麥套西瓜、甜瓜種植面積9300畝。
以培育新型主體為重點
引領農業結構調整
該縣圍繞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加強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含托管及代耕代種)38.36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103.49萬畝的37.1%,規范流轉面積36萬畝,集中規模經營20萬畝。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專業合作社1936家、家庭農場320家;經農業部門認定的示范合作社45家,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3家,省級示范合作社2家,市級示范合作社22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2家。
如今,以河南仁和、河南金馬、西平老王坡為代表的優質小麥良種繁育,以師靈宏偉合作社為代表的優質花生種植,以河南森亞牧業、河南啟明肉食、西平中儲草業為代表的青貯飼料玉米種植,以重渠、五溝營為主的露地供港蔬菜生產,以盆堯、二郎、五溝營為主的日光溫室及大、中、小型拱棚蔬菜生產,以師靈、五溝營、重渠、出山、專探為主的拱棚及露地馬鈴薯種植,以河南豐潤食用菌有限公司為主的雙孢菇栽培,以焦莊、人和、重渠、五溝營為主的平菇及金針菇生產均已形成規模優勢和產業優勢,對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帶動產業脫貧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以推進產業融合為重點
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按照基地支持、龍頭帶動、流通服務、特色高效的發展思路,西平縣依托中國農加工洽談會這一平臺,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產業化經營之路。目前,全縣共成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2045個,固定資產總值12.25億元,從業人數10余萬人。龍頭企業固定資產總值4.3億元,從業人數2345人,銷售收入10.1億元,凈利潤5557萬元,上繳稅金3058萬元;中介組織銷售收入3.47億元;專業市場交易額1.95億元。
目前,全縣已建成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2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個。全縣產業化龍頭企業3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6家、市級32家,年銷售收入29.7億元。
以發展電子商務為重點
積極服務農業結構調整
抓住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機遇,西平縣加快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推進各類產品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至目前,全縣擁有服裝、建材等專業市場100多個、物流企業30多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家電下鄉”和郵政服務三農活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科技行動扎實推進,形成了城鄉一體化的信息流通體系。全縣已在省商務廳登記備案的電子商務企業28家,入駐西平縣的電商平臺有云速網等。在城西新區規劃建設的電子商務產業園,集網絡交易、產品展示、產業孵化、人才培訓、生活服務等功能。今年下半年,該縣還將與知名電商企業京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已設立臨時辦公機構。盆堯鎮陳老莊村、出山鎮牛昌村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通過百樹網等網絡銷售平臺,幫助銷售蔬菜。專探鄉水泉汪村有20多戶從事漁網生產銷售,通過淘寶網銷售漁網,其中10戶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