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技師“武狀元” 回鄉創業好兒男
摘要:記者 王新軍 通訊員 陳新華 楊林在軍營中,他是一心躍馬沙場的熱血兒男,始終瞄準強手,不斷創新和突破;在創業路上,他依然是群眾致富帶頭人,始終走在脫貧攻堅工作隊伍的
記者 王新軍 通訊員 陳新華 楊林
在軍營中,他是一心躍馬沙場的熱血兒男,始終瞄準強手,不斷創新和突破;在創業路上,他依然是群眾致富帶頭人,始終走在脫貧攻堅工作隊伍的前方。他曾經是坦克營里的“武狀元”,如今他回鄉創業,帶領當地群眾走出了一條持續穩定脫貧的康莊大道。
馮猛,曾在解放軍某部修理營任裝甲技師、三級軍士長,他帶領的技術革新小組成功研制出了“裝甲遠程自動起倒靶機系統”。他先后被授予“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三等獎各1次,并榮獲“優秀士官標兵”“愛軍精武標兵”“百名優秀班長”“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入伍20余載,馮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從一名“門外漢”變成維修能手。通過不斷實踐總結,他摸索出多套科學簡易的維修保障方法,自制和革新了十幾種裝備維修器材工具。在比武中,馮猛與組員配合流暢,巧用其革新的扳手、專用支架等維修工具,將作業時間由過去的1小時縮短至30分鐘,一舉摘得坦克班組維修課目的“金牌”。2016年,結束了軍旅生涯的他毅然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立志為家鄉群眾脫貧致富貢獻青春和力量。
馮猛的家鄉平輿縣西洋店鎮老灣村東鄰新汝河、西至老汝河,與正陽縣境隔河相望,地勢低洼,糧食產量低,十年九淹,村集體經濟發展無項目、無資金,農戶增收困難。
為了準確把握目前農村的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回鄉創業工作,馮猛經常步行進行調研,細致摸底。通過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他對該村的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愿望和扶貧開發規劃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通過深入調研和思考,馮猛最終決定利用汝河及其故道豐富的自然水資源,規劃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園,打造蓮藕種植示范區。通過土地流轉,加快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進而實現脫貧致富。
2016年12月底,平輿縣金沙灣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制定了“公司+貧困戶”的模式,確立了三條主要渠道:一是與243戶貧困戶簽訂協議,確保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引導貧困戶自愿將到戶增收小額補助資金入股到企業參與企業收益分紅;三是土地流轉,每年及時支付農戶土地租金,每畝租金均價1200元,農戶年流轉土地收益4000元左右。
在平輿縣金沙灣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的投資帶動下,老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所有巷道完成了道路硬化,主干道實現了“綠化、美化、亮化”,自來水直接通到每一戶農家,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文化廣場、書院、草坪、仿古涼亭錯落有致,體育健身活動隨處可見,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群眾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可喜進步,農家樂、標準廠房和物流冷庫相繼建成,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至目前,平輿縣金沙灣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直接帶動貧困戶486戶,間接受益1000多戶,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余元,使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成長于部隊的硝煙中,奮戰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中,馮猛心中始終有這樣一個夢想——頭頂的每一片天空都能被守護,腳下的每一塊土地都會是樂土。與時代共振,在奮斗中前行,馮猛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軍人的莊嚴承諾,注定寫就不平凡的人生。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