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玉環:1800名留守兒童的“媽媽”
摘要:想的全是孩子唯獨沒有自己 在辦學初期,丈夫就與越玉環商量再要一個孩子,而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她為了留守兒童,最終打消了這一念頭。
孩子們親親“媽媽孩子們親親 “媽媽” 。
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
為孩子們準備飯菜。
□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文/圖
多次見到越玉環,但真正采訪她還是在4月23日。當天,記者驅車來到平輿縣射橋鎮第一小學,采訪了這個一路歡歌、一路淚水的“校長媽媽” 。
為留守兒童筑起愛的港灣
越玉環的童年是快樂的、幸福的。1993年,她大專畢業后回到平輿縣,在射橋鎮新華書店上班。每到放學或星期天,鎮上的很多小朋友來書店看書,由于當時經濟條件差,很多小朋友沒錢買書,越玉環就讓他們把書帶走,自己把錢墊上。
1995年冬天,越玉環發現一個小姑娘每天放學后都來看 《漢語大詞典》 。她得知小姑娘喜歡又沒錢買,就把標價68元的書讓小姑娘先拿走,到發工資她再把錢墊上,那時她一個月的工資才100多元。
隨著南下打工潮的出現,越玉環發現有些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而孩子則留在家中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讓許多留守兒童出現學習不好或早早輟學的狀況。為此,她萌生辦一所寄宿學校的念頭,給留守兒童一個溫暖的家。
她和愛人商量后,賣掉了城里的房子,把兒子送到城里的寄宿學校,她要為留守兒童筑起愛的港灣。2006年,學校破土動工,為加快工期,節省開支,越玉環和愛人每天吃住在工地,搬磚、打地坪都是自己動手。為建學校,越玉環背上了巨額債務,她借遍親朋好友,又貸了一部分款。最終,經過多方努力,留守兒童寄宿學校終于建起來了,2007年如期招生。
以校為家情系貧困孩子
新學校招生是個大問題,面對老百姓的疑慮、風言風語,越玉環全然不顧,她和愛人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到留守兒童家中說服家長。他們走遍了鄉鎮的田間小道、角角落落。學校一學期收費200元,還送一身校服。當年招收180多人,其中有20多名孩子是家庭貧困面臨輟學的留守兒童,越玉環免去他們的一切費用。
自從建校起,越玉環就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留守兒童成了越玉環生活的全部。她說,有愛的地方才是家,要想讓孩子們有家的歸屬感,就需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為方便孩子與父母交流,她專門在學校門衛處為留守兒童開通了“親情電話” ,學生家長可以通過電話向老師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孩子也可以隨時與父母溝通交流。
有個叫夢夢的女生由于父母離異,性格孤僻,與人溝通交流有障礙,越玉環堅持每周至少與她談心兩次,對她進行心理疏導,還專門為她策劃了一期“感受家庭溫暖 感受學校溫暖”的主題班會,叮囑班主任對夢夢多觀察、多表揚,培養她的自信心。后來,夢夢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縣重點中學。
像這樣家庭貧困的孩子還有很多。父親拄著雙拐,母親精神障礙,跟著80 多歲奶奶生活的單宇波;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跟著體弱多病奶奶生活的李井等,不但要免去費用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學習及進行心理疏導。
越玉環對教師也是如此。2011年,懷有身孕的教師胡永鳳家在外地,愛人不在身邊,突然早產,越玉環夫婦陪她到縣城墊付了醫療費。教師王雪琴的丈夫是個殘疾人,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越玉環竭盡所能給予她生活上的關心和幫助。
越玉環說: “我把愛傳遞給教師,他們才能把更多的愛傳遞給學生。 ”
建校以來,學生每年都在增加,因此每個寒暑假,學校都要改擴建。一年365 天,越玉環除了外出學習、開會,幾乎沒離開過學校。正是由于學校的精心管理,后來,在外地讀書的孩子紛紛轉回越玉環開辦的射橋鎮第一小學,學生也由最初的180名發展到現在的 2200 多名。其中,留守兒童1800人。
為孩子筑起心靈大廈
為讓孩子們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越玉環沒有在學校內設小賣部。她的舉動贏得了家長的贊許,卻換來親朋好友的不理解。學校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免不了向親戚朋友借錢。每次借錢,親戚們都要數落她: “要是在學校里面開個小賣部,一年輕輕松松能掙幾十萬元,還用得著借錢嗎? ”
為了便于和孩子們溝通交流,越玉環在校園里安裝了校長信箱,孩子們不愿當面溝通的時候可以給她寫信。12年來,她收到1300多封信件,有時信箱里還會有孩子們給她送的面包、牛奶等。
去年春節前,越玉環發現信箱里有一個紙團里包著一支口紅,紙上寫著:“校長媽媽,我喜歡你涂口紅的樣子,非常像我的媽媽。 ”從此,越玉環每天都涂口紅,就是為了自己更像這些留守孩子的“媽媽” 。
有的孩子父母離異,有的孩子父母去世,為了他們健康成長,越玉環免去他們的生活費,還要為他們保守秘密。她每天和孩子們一起吃住,和孤獨的孩子睡一個被窩,教孩子系鞋帶;把他們抱在懷里,臉貼臉談心,心貼心說話;給他們縫補衣服,修理課桌,還親自上街買菜和廚師一起給孩子們做飯。
越玉環每天都在孩子們身邊,守護著這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她用良心辦學,為孩子筑起心靈大廈。
想的全是孩子唯獨沒有自己
在辦學初期,丈夫就與越玉環商量再要一個孩子,而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她為了留守兒童,最終打消了這一念頭。
她一心為了留守兒童,忘記了父母與兒子。直到有一天,兒子的班主任給她打電話,說她兒子的性格有些孤僻,頭發該剪了、被子該換了……她這才想起自己還是位母親。當兒子把被子帶回家時,被褥已經發霉,越玉環再也忍不住了,抱起兒子淚流滿面。
為提高教學質量,越玉環除自學外,每年都積極參加各類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還組織學校120多名教師外出學習。她說,教書育人,教授的是知識,培育的是心靈。
有一個叫馬子恒的留守兒童,調皮頑劣,奶奶管不了,老師管不住,多次犯錯誤,學校老師一致要求把他開除,但越玉環說什么也不同意。為了和馬子恒交流,越玉環與他的父母通了電話,還到馬子恒家里進行家訪,晝夜操勞,終于讓馬子恒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他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馬子恒的奶奶流著淚到學校感謝越玉環那天,越玉環累倒在學校大會的主席臺上,憨厚樸實的鄉里娃喊出“校長媽媽”后,孩子們哭成一片……
冒雪家訪掉進深溝,夜晚去接優秀教師累暈路邊,給孩子送生日禮物、理發、換洗衣服等,留守兒童的冷暖全都記掛在她的心頭。長年如此,越玉環經常累得頭暈眼花,12次暈倒在校園,都被支持他的丈夫和老師及時送進醫院搶救才得以脫險。
冬去春來,寒暑交替。就這樣,為了改變留守兒童的命運,越玉環一干就是12年,她先后被授予“天中最美母親” 、 “駐馬店市道德模范” 、 “感動天中十大人物” 、 “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并榮登“中國好人榜” 、當選為市人大代表……越玉環說,雖然很累很苦,但為了這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她會一直干下去,奮斗一生。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