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無毒不明星
摘要: □付瑞生 中國有句古話“無毒不丈夫”,或許是為了一展“大丈夫”的氣魄,明星們近期也扎堆“涉毒”,不把法律和人格放在眼里,把藝術界也弄得烏煙瘴氣,頗有點“無毒不明星”的氣焰。8月15日媒體再次報道,
□付瑞生
中國有句古話“無毒不丈夫”,或許是為了一展“大丈夫”的氣魄,明星們近期也扎堆“涉毒”,不把法律和人格放在眼里,把藝術界也弄得烏煙瘴氣,頗有點“無毒不明星”的氣焰。
前兩天,日本女歌星酒井法子也和警方玩了一出貓捉老鼠,是因為“金屋藏毒”。滿文軍夫妻聚眾吸毒,最終讓一個弱女子站在了審判席,媒體大罵滿不是“真男人”。至于最近紅極一時的上海活寶周立波,則把家庭官司打到了網絡上,老婆指責老公“毒死”了愛情,老公則辯解只是酒后失態。
娛樂界這些天如此“云里霧里”,仍然有不少人為“毒”辯護。不少人擺出“護犢”的姿態,大呼藝人不是常人。藝人吸毒,被美其名曰刺激靈感、尋找激情、為了藝術。多少丑態假藝術之名啊!貝多芬、莫扎特寫就了多么不朽的樂章,我看不出靈感必須來自于毒品的滋養,卻是“扼住命運咽喉”的精神才能奏響生命強音。
在以前,私底下藝人玩點頹廢、扮點叛逆也就算了,畢竟不影響別人。但是,現在這個大眾傳媒的社會,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是媒體的焦點,名人的名氣大小跟社會責任可是成正比的。沒有這個準備,趁早別出名。
按照心理學的說法,現在的追星一族為什么對明星如癡如狂,是因為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需要找到父母的替代物。于是明星成了他們的阿尼瑪、阿尼摩斯(希臘神話中男女偶像原型),這就是“阿尼瑪情結”。換句話說,“粉絲”模仿偶像,是把明星當作了成年的“父母”角色來崇拜。
為人“父母”,就要以身作則。一個小小的不檢點,“毒害”的可能是一代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年西方有“垮掉的一代”,就是和甲殼蟲樂隊的約翰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