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個別部門的陰冷邏輯
摘要: □吳龍貴今年4月30日,54歲的重慶豐都縣人楊紹華勇救鄰居,頭部被持刀歹徒連砍2刀。半年來,楊紹華心里有說不出的酸楚,他和兒子拿著派出所開的救人證明,不停奔走于豐都縣的相關部門申請見義勇為,但都被拒
□吳龍貴
今年4月30日,54歲的重慶豐都縣人楊紹華勇救鄰居,頭部被持刀歹徒連砍2刀。半年來,楊紹華心里有說不出的酸楚,他和兒子拿著派出所開的救人證明,不停奔走于豐都縣的相關部門申請見義勇為,但都被拒絕,理由是歹徒尚未抓獲(昨日新華網)。
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有派出所的救人證明,有被救者的打抱不平,如果這些通通都無效,那么,在相關部門的眼里究竟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見義勇為。
給英雄頒一個“見義勇為”的稱號到底有多難?首先難在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作風。對于為何拒絕楊紹華見義勇為的申請,相關部門先稱是“無法確定在逃的歹徒和楊紹華之間的關系”“未抓獲歹徒”,后改口為“派出所開出的證明模棱兩可”。這些托辭,暴露出一些職能部門骨子里的教條和官僚。
給英雄頒一個“見義勇為”的稱號到底有多難?還難在救濟制度的缺位和不健全。楊紹華的遭遇并不是個案,每年都有大量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事情發生。其根源在于,目前我們缺少一個相對獨立的對口管理部門。一般來說,見義勇為由縣一級的社會綜合治理部門負責確認,但由于這一機構層級較低,且定位不夠清晰,從而形成了誰都可以管,但最后誰都不管的困局。這不僅抬高了申請見義勇為的門檻,使得資金難以落實,程序變得繁復,而且無法對那些不作為的冷血官員進行問責。
摧毀一種道德品質,比培育它要容易得多。給英雄應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不僅是對公民個人的一種道德褒獎,也是在延續整個社會所認同和追求的善念。希望楊紹華父子的四處奔波,以及輿論的指責,能夠摧毀豐都縣相關部門的陰冷邏輯。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