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蘋果也得“實名制” 誰該臉紅?
摘要: □李 清 近日,央視對北京東郊水果批發市場和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銷售蘋果紙箱夾層中灌入水泥欺騙消費者現象進行了報道。幾天后,記者來到這兩家市場走訪,發現裝蘋果的紙箱里多了一張“身份證明&rdq
□李 清
近日,央視對北京東郊水果批發市場和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銷售蘋果紙箱夾層中灌入水泥欺騙消費者現象進行了報道。幾天后,記者來到這兩家市場走訪,發現裝蘋果的紙箱里多了一張“身份證明”。新發地市場批發蘋果的商戶告訴記者,從1月5日起,裝蘋果紙箱夾層中灌入水泥的不準進入市場,更嚴格的是,現在賣蘋果已經開始實行“實名制”了。(1月9日《山東商報》)
商戶在裝蘋果的紙箱夾層中灌入水泥,不但欺騙了消費者,侵害了他們的利益,更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媒體對這一現象曝光之后,兩家批發市場開始封殺“水泥蘋果箱”,并對賣蘋果實行“實名制”,無疑是亡羊補牢之舉,能對造假行為起到一定制約。
然而,賣蘋果也實行“實名制”,在筆者看來是一個莫大的悲哀,這種現象絕非正常。想想,連幾十元的簡易包裝蘋果都要附“身份證明”,人們購物時還能相信什么?
眾所周知,商場、超市里出售的工業制品,需要有規范的生產標志,但普通的生鮮水果之類,只有極少數優質品牌才有“名片”。批發市場賣的蔬菜水果,從來不需要“實名制”,因為它們的品質往往一目了然。賣蘋果要“實名制”,賣梨、橘子呢?今后是否買把青菜,也要賣菜者給一張“身份證明”?
市場對賣蘋果實行“實名制”,緣于出現了“水泥蘋果箱”,而在蘋果紙箱夾層中灌入水泥,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照一些商戶的說法,是因為蘋果價格上漲,賣蘋果不賺錢,只好使用“水泥紙箱”來增加重量。其實,真正的原因,無非是經營者誠信缺失,市場管理者失職。現在,“水泥蘋果箱”之類的“營銷創意”,正呈越來越多的趨勢,如果只是推出賣蘋果“實名制”,公眾只能悲哀無望。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