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板凝聚共識 推出時機漸行漸近
摘要: 2011陸家嘴論壇召開以來,有關國際板的話題不斷升溫。有業內人士樂觀預計年內就將推出國際板,但也有不少人士建議,在三五年內先做好準備工作。國際板何時推出,目前不得而知,有關部門也沒有公布國際板
2011陸家嘴論壇召開以來,有關國際板的話題不斷升溫。有業內人士樂觀預計年內就將推出國際板,但也有不少人士建議,在三五年內先做好準備工作。國際板何時推出,目前不得而知,有關部門也沒有公布國際板的具體方案。但經過幾年的討論,推出國際板的共識已在凝聚,籌備工作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推出時機越來越近了。
國際板意義重大
“上市資源是稀缺資源,中國不在好的發展時期爭取好的企業來上市,以后就沒有機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表示,推出國際板的戰略意義在于競爭上市資源。
監管部門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到今天,應該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加大我國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中的話語權。從這個角度看,建立國際板意義重大,概括而言:
建立國際板,有利于我國宏觀經濟的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國際性的優質企業在國際板上市,可以為我國帶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促進我國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立國際板,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規范化建設,增強國際競爭力。建立國際板,不只是一種對外開放的形式,還是促進我國資本市場規范化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建構對于合理監管制度的外部需求,強有力地推動有關各方進一步支持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成熟市場的有效對接,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建立國際板,有利于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資產定價中心。建立國際板市場,必將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促進上海吸引高端的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加快金融創新,豐富金融產品,成為全球資產定價中心之一。
建立國際板,有利于我國投資者分享全球經濟發展成果,有助于拓寬投資渠道,為國內投資者提供分享全球經濟成果和優化金融資產配置的機會。
建立國際板,有利于加快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和人民幣的國際化之間互為前提,相互制約,必須協調配合,審慎推進,資本市場國際化單兵突進的危險性很大。
建立國際板,有利于緩解我國外匯儲備過于龐大所帶來的諸多矛盾。允許國外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發行股票籌資并兌換成美元等外國貨幣,一方面有助于回收過剩的流動性;另一方面間接地為我國外匯儲備拓寬了投資渠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如果國際板以人民幣計價與結算,那么它的影響作用在發行、交易與結算匯總環節存在明顯的不同:發行環節,人民幣國際板發行人通過直接IPO募集到的人民幣資金,部分可能會兌換成美元匯出,在這一點上,它具有一定的分流功能。在交易環節,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為了參與人民幣國際板的交易,需要持有一定數量的人民幣,而不是美元,減少了居民持有美元的動力,不利于實現藏匯于民。對于境外投資者而言,為了參與國際板投資,需要將美元通過多種方式結匯成人民幣,這直接加大了央行的外匯占款對沖壓力,也為國際熱錢流入中國提供了一種相對暢通的渠道。
籌備工作緊鑼密鼓
國務院近日發布《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在這份文件中,重點談到了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推進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研究建立國際板市場,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位列其中。
早在2010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就提出,要探索境外企業在境內上市的制度安排。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穩步推進境外企業在境內發行上市的準備工作,研究制定相關的發行、上市、交易結算、持續監管等制度和配套規則。他要求證監會各單位各部門認真落實分工任務,做好研究論證、分析評估、制度設計,建立相應的跨境監管與合作安排,確保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開展。
在今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國際板籌備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他要求,深入開展國際板籌備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研究論證并推動解決國際板相關法律、會計等問題,加快研究制定國際板制度規則,全面做好有關技術準備,加強宣傳引導,增加市場共識,適時推出國際板。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耿亮透露,上交所近年來積極研究和推動國際板建設,努力把上交所建設成為一個有國際輻射力的藍籌股市場。目前交易所已初步完成了上市、交易等業務規則和技術方面的準備工作。深入研究了信息披露、持續監管、跨境執法、投資者保護等重要問題,為國際板的推出積極創造條件。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近期也在上海電視臺“我與市長面對面”節目中表示,國際板需要具備的條件已基本準備到位,下一步要看企業的意愿,會在條件成熟時穩妥推出,“我們覺得應該快了”。
業內人士認為,在我國有關部門推出國際板的過程中,可以多借鑒海外成熟市場有關的經驗得失,特別是日本的相關經驗值得研究。20世紀80年代,日本開設了國際板。1991年有多達131家海外大型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后,日本經濟長期低迷,投資者對外國上市公司的熱情下降,交易十分沉悶,到了2003年底,國際板只剩32家掛牌公司。
2004年4月,東京證券交易所取消外國部,對外國公司與國內公司一視同仁,意在吸引更多的外國公司掛牌上市。即使如此,也未能扭轉乾坤,日本國際板市場黯然收場。究其原因,除了經濟泡沫破滅之外,東京證券交易所對境外企業上市制定了較為苛刻的條件,以及日本企業普遍對外國公司進入日本市場持排斥態度也是重要原因。
雖然國際板推出時間目前還是未知數,但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曾就此表示:“我們希望能水到渠成,把各方面工作準備好之后再推出。”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