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金融 財經新聞 國際財經

中國糧食物種危機:外資急擴張 我種業三十難立

2014-05-12 04: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lidong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中國種業第三次“最高規格”會議,5月9日在湖南長沙召開。  許多業內人士稱本次會議是“建國以來,種子產業從未有過的、最重要的會議”。這一說法,從與會人員、會議規格等相關情況

  中國種業第三次“最高規格”會議,5月9日在湖南長沙召開。

  許多業內人士稱本次會議是“建國以來,種子產業從未有過的、最重要的會議”。這一說法,從與會人員、會議規格等相關情況上很快得到佐證。

  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參加外,農業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15個國家部委均有代表參加本次會議。其他參會代表主要為各省(區、市)農業管理部門官員,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科研院所、種子企業獲得了參會資格。

  這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便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在4月18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此前已專門就我國種業發展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我國是農業大國,加快農作物種業發展是建設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是實施科技興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出席會議的回良玉副總理也在會上強調,“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據悉,國務院此前出臺的《意見》首次明確了種業的國家戰略地位,提出將大幅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企業等一系列具體扶持措施。

  此前發生的事實是,在種業國際化背景下,外國種業公司近年來大舉進入中國種業市場,致使我國部分種業公司面臨被擠出種業市場、市場份額被蠶食、自主品種被外國種子代替等困境,給我國種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并危及我國糧食安全,業內人士對此“心急如焚”。

  而如何保證國家對種業的控制力和主導力,做大做強中國的民族種業,牢牢掌控中國糧食的“命脈”,已然成為這個國家的重要話題。

  外資先鋒擴張中國

  大名鼎鼎的美國先鋒良種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先鋒公司”),曾兩次進入中國。

  第一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但那次先鋒公司并沒有打開中國市場;第二次是本世紀初。

  2002年,先鋒公司與我國最大玉米制種企業——山東登海種業成立了合資公司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下稱“登海先鋒”);2003年,先鋒公司在遼寧設立鐵嶺先鋒育種站,成立合營育種公司;2006年,先鋒公司又與甘肅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種業—先鋒海外有限公司(下稱“敦煌先鋒”)。

  相關政策規定,合資公司的糧食品種不能直接從國外引進,先鋒公司便采取了通過國內的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育種,然后再交給登海先鋒和敦煌先鋒銷售的方式。敦煌先鋒負責東北、內蒙古等地春玉米帶,而登海先鋒負責黃淮海地區的夏玉米帶。

  到2010年,該公司玉米品種“先玉335”在中國的種植面積約有3000多萬畝,加上相關品種,總面積估計大概接近6000萬畝,約占玉米總面積的13%。

  短短數年,先鋒公司儼然已成為中國種業市場的“大鱷”。“‘先玉335’去年的純利近6億元,如果加上各種套牌,它在中國玉米種子市場上的純利可能就達到整個市場的40%~60%。就是用百分之十幾的種植面積,換取了近60%的利潤,非常可怕。”大北農集團北京金色農華種業公司總經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紹明對此顯然很“震驚”。

  先鋒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

  事實上,自20世紀80年末,孟山都、先鋒等跨國種業巨頭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在中國注冊的外資(含合資)種子企業已經超過了70家。與此同時,國內種子市場價值也發展至500多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全球種業市場。

  “現在國外大宗作物種子,基本上都是通過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在國內生產銷售。(合作育種)只不過是品種從國外拿到中國直接進行篩選,篩選完了以后,品種一旦適合中國,就開始在中國生產,做到育、繁、推一體化。”李紹明介紹說。

  而對于很多合資公司來說,“雖然是合作育種,但核心技術它不會教你。名義上是合資,其實它就是跟你分利潤,其他的育種、銷售你都管不了。”美國玉米育種專家、中國玉米改良中心顧問張銘堂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

  據業內人士介紹,先鋒公司下一步可能與遼寧東亞種業、川農高科種業合作,消除其在東北、西南地區的競爭對手,完成在我國玉米種業科研、生產和市場營銷布局。

  先鋒公司擴張的“秘密武器”就是引進技術生產玉米良種。“先鋒玉米種子品質極高,比如發芽率,它可以保證每一粒種子都發芽,而中國種子沒法做到這一點。國內播種一般是一穴三粒種子,然后再提苗,因為農民害怕種一粒不發芽。”張銘堂說。

  此外,先鋒公司通過多種方式在全世界銷售產品,包括設立全資機構、成立合資企業、指定獨家經銷商等。他們采取“饑餓營銷策略”,即種子價格固定,但限量供應,經銷商即使加價也只能夠拿到部分種子。

  據了解,繼“先玉335”后,先鋒公司還將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單產量更高的品種,將在恰當時機大面積推向市場,預計將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5月末,本刊記者就相關問題先后與先鋒公司種子事業部及媒體負責人進行溝通聯系采訪,對方表示,由于其中國區負責人在外出差,暫時不便接受采訪。

  據北京市北郎中花卉公司董事長聞寶祥介紹,2000年我國頒布了《種子法》后,首先對外開放蔬菜、花卉種子市場。跨國種業公司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種子為突破口,進軍中國種子市場。

  “法國的公司很早就介入中國甜菜種子市場,現在市面上都是洋種,本土現在基本上連甜菜育種都不搞了;還有向日葵,也被國外種子完全壟斷。”李紹明說。

  中國種子基因成美國專利

  這些外資“大鱷”迅速進行全球擴張的“絕招”是什么呢?

  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萬建民向《中國經濟周刊》講述了這樣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

  某跨國公司在上海一個廢棄的廠房旁發現一種生命力很頑強的野生大豆,他們特意去采了,并從中提取了一類抗病毒基因,通過分子標記手段在美國申請了100多項專利。于是,原產于中國的大豆,開始在跨國公司手里發揚光大,以此陸續控制了巴西、阿根廷等全球大豆的種子市場。

  之后,中國農民種植本國大豆,便侵犯了美國的專利權。

  “因為在國際種子市場的游戲規則中,種子資源是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只有基因是受知識產權保護的。對于這個游戲規則,我們還沒有話語權。”萬建民說。

  就這樣,中國祖輩們數千年來選育的幾千萬份種子資源,成為了別人刀俎下的魚肉。“你不給他們,他們說你保守、是計劃經濟;你給他們,他們從中提取基因申請專利,成為他們的專利產品。”

  或許,這就是跨國公司全球擴張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早在一個世紀前,跨國公司就已開始了類似的“全球擴張”步伐。

  1908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完成了第一次收購計劃——收購伊利諾伊州的商用酸公司,由此展開了全球擴張。塑料、合成橡膠、調味劑等方面它都開始涉及,但并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戰績。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收購了一家制藥企業后,孟山都主攻方向開始轉向高新技術產業。

  第二年,孟山都的科研人員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改變了植物細胞的基因,實現了生物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這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生物技術革命。

  此后的1985年到1993年間,孟山都進行了多次重大戰略重組,逐步將研發重點更多地放在了生命科學、農業、醫學和食品上。

  1998年5月,孟山都斥資23億美元接管了美國第二大玉米企業迪卡爾,這使得孟山都很快成為美國玉米市場中的龍頭老大。由此擁有美國棉籽市場85%的壓倒性份額,以及在棉花種植行業的全球優勢地位。

  隨后,孟山都又斥資14億美元,購進了嘉吉公司在中美洲、拉丁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際種子貿易業務。

  1999年5月,孟山都與卡吉爾公司聯合共同投資1.5億美元建立生物農產品開發公司。當年的《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孟山都已經有效地控制了全球種子產業。”

  從一家普通的化學公司到成為農業“巨無霸”,孟山都用了將近百年的時間。而將觸角伸向海外、完成全球種子霸業,孟山都僅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

  2005年,孟山都在并購了Seminis(圣尼斯)以后,成為了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的領跑者。也是短短幾年之后的2009年,孟山都117億美元的全球營收中,65%~70%來自轉基因種子和轉基因技術的專利授權。

  自從20多年前專注于生物技術研發,到如今,孟山都在生物技術方面共擁有600多項專利,不僅遙遙領先美國國內種業公司,同樣把歐洲同行遠遠拋在身后。

  有了這樣的發展歷程,近年來,孟山都、先鋒、先正達和拜耳等外資企業與我國科研單位進行的交換品種資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合作,令不少國內業界人士認為是“從源頭上控制我國種業”而“心急如焚”。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青县| 宿松县| 广昌县| 略阳县| 涟水县| 交城县| 监利县| 邻水| 法库县| 云安县| 谢通门县| 清河县| 黑龙江省| 永泰县| 闵行区| 虎林市| 西华县| 阿拉善左旗| 子长县| 珠海市| 新乡市| 新乐市| 佛坪县| 蒙城县| 新闻| 浦县| 台北县| 古丈县| 瓦房店市| 潼关县| 榆社县| 西平县| 噶尔县| 霍城县| 金华市| 冕宁县| 云南省| 梓潼县| 崇州市| 琼结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