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目前利率“很舒服” 貨幣增16%很適當
摘要: 預計5、6月份是通脹壓力最大的時候,但下半年會下來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周三表示,對控制全年通脹率在4%有信心,預計5、6月份是通脹壓力最大的時候,但下半年會下
預計5、6月份是通脹壓力最大的時候,但下半年會下來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周三表示,對控制全年通脹率在4%有信心,預計5、6月份是通脹壓力最大的時候,但下半年會下來。他稱,中國目前的利率“很舒服”,太高了會吸引熱錢。
易綱在香港參加一個論壇時稱, “能控制通脹水平,各種貨幣政策都可能考慮。”
他預計,CPI漲幅在5、6月份可能高達5%。因為基數較低及信貸下降等原因,CPI漲幅到下半年會下來。
易綱強調,與以前年度相比,今年新增貨幣供應量定在16%并非是緊縮銀根,應該是一個適當的水平。
對于外界經常提到的“負利率”問題,易綱表示,實際利率水平要放到中長期的時間段來看。目前,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貸款利率也有6%以上,相對其他國家的低利率或者零利率,“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的利率‘很舒服’,太高了會吸引熱錢。”
在“負利率會持續多長時間”的問題上,央行行長周小川稍早時表示,利率變化有可能不如通貨膨脹變化得那么快,不如CPI指數變化那么快,因此有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實際負利率。但周小川指出,“大家也可以回顧中國近一、二十年的歷史,從中期來看,實際利率大體為正。”
易綱表示,中國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是保持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及維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有的做的好,有的已經暴露出問題。但經濟失衡不是在短期內能解決的,需要中長期的時間。
針對經濟失衡,易綱開出了一副“中藥”:包括經濟增速慢一點,質量高一點;順差少一些,資本項下的對外投資更多一些,更容易一些;匯率彈性更強一些等。
“政策推動講究的是平穩、循序推出,不能著急。”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易綱指出,從央行的角度來看,并不是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是要努力祛除在國際貿易中對人民幣的歧視,讓人民幣獲得跟美元、歐元等一樣的地位。他強調,香港是人民幣境外使用的一個重要平臺。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