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貨員坦承蝦丸無蝦蟹肉棒無蟹 多為仿生品
摘要: 超市里銷售
本報“3·15熱線”迎來眾多消費者的投訴和咨詢。昨日,一位張先生質疑在超市買的蝦丸、蟹肉棒成分和名稱不符,據售貨員講這類海鮮丸都是仿生食品,“啥是仿生食品?能吃嗎?” 消費疑問 蟹肉棒到底是啥做的 張先生以前喜歡買超市里的海鮮丸,不放心散裝丸子的質量,就專門買袋裝的。但是,這些蝦丸、蟹肉棒有時卻吃不出蝦味和蟹味道,更像是淀粉丸子。 據了解,散裝海鮮丸售價都在500克11~13元左右,有的超市不分種類價格統一。這個價格和真正的海鮮比起來,那是便宜得多了。記者算了一下,海濱城市最不好的螃蟹每500克的批發價在30元左右。這樣對比下來,蟹肉棒批發價應該只有螃蟹批發價的30%。 記者調查 蟹肉棒多是仿生食品 昨日,記者走訪了南門華潤萬家,西門好又多、人人樂三家大超市和小南門附近的兩家小超市。發現速凍海鮮丸成分與名稱不符是一個普遍現象。 走訪中,蟹肉棒成分基本是:魚糜(糊狀魚肉)、水、大豆蛋白、淀粉、食品添加劑。個別的成分中還有雞肉和豬肉,螃蟹是根本沒有出現在配料表上。蝦丸配料是:魚糜、淀粉、水、白砂糖等,還有的含有蝦粉,但是均不含蝦肉。 一位超市的服務員表示:“十來塊錢咋可能吃到真正的蟹丸、蝦丸?能吃到味道就不錯了。這些都是仿生食品,所以價格比較便宜!” 質監部門 海鮮丸暫無國家標準 明明是魚肉、淀粉做的,包裝上寫著龍蝦丸、蟹肉棒……消費者張先生認為:“這樣給商品起名,有點忽悠人!” 記者發現,消費者購買袋裝海鮮丸習慣于只看商品名稱,而對于此成分表并不關心,大多只關注價錢和名稱。而散裝海鮮丸,一般直接放在冰柜里,雖然大超市在冰柜外貼了每種海鮮丸的“散裝食品管理卡”,但也鮮有消費者查看。而且管理卡上只標注兩三種成分,其它就以“等”略去。 記者從市質監局獲悉,目前速凍海鮮丸沒有國家標準,加工中,配料、成分是按各企業自己的標準執行。 專家解讀 仿生食品營養價值有限 仿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的教授仇學農給出了答案:這些海鮮丸的確是仿生海洋食品,但消費者不用擔心安全性。只要是正規廠家的產品,就應該沒有質量安全問題。 仿生食品是一種新型食品,就是用人工原料制作成類似天然食品口味的新型食品。它從外形和口味上模仿天然海洋食品。加工成食品價格低廉,外形、口味很像。 “但是,仿生食品的營養價值是無法和原生海洋食品相比的,可以說差得很遠。”因此,提醒消費者認清,蝦丸、蟹肉棒、龍蝦丸等海鮮丸只是口味類似,并不是真正的那種海鮮。(記者陳黎 宋潔 實習生車孟瑩)
超市里銷售的散裝丸子。記者 李卓洋 攝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