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未至 “浪漫經濟”升溫
摘要: 張 錕/文 張 朝/圖 市民購買七夕節禮物。 距離中國“情人節”——七夕節還有幾天時間,嗅覺敏銳的商家就開始備戰七夕市場。 近日,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這本是體現中國傳統
張 錕/文 張 朝/圖
市民購買七夕節禮物。
距離中國“情人節”——七夕節還有幾天時間,嗅覺敏銳的商家就開始備戰七夕市場。
近日,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這本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七夕節,卻是“洋”味十足,玫瑰花、巧克力、金銀珠寶、紅酒等都成為熱銷品,而屬于該節日的香包、平安扣等傳統禮品卻少人問津。
七夕節的來由
七夕節,源于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牛郎織女的故事,這是一個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和織女每年只能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通過喜鵲搭成的橋相會。2006年,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七夕節是否就等于與愛情有關的日子呢?有關民俗專家認為,七夕節無疑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為“濃情蜜意”的節日。但是,傳統七夕節的內涵不止于此。
中國傳統節日大多是與節氣緊密相關的,七夕節也不例外。七夕節的一個主要風俗“乞巧”,就與這個節氣婦女要開始縫制寒衣的生活習慣有關。
農歷的七月初七還有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盤古王節和耕牛生日等節日名稱。民俗專家認為,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名稱、這么多的過節方式,是由于這個日子積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的詮釋,任何一種都不應當被遺忘。
現代七夕節 商家開打“浪漫商戰”
在眾多商場的七夕節活動中,記者發現,商場將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化妝品、黃金珠寶、中外名表等含“金”量較高的商品上,以吸引眾多情侶消費者。市區一些珠寶商店已經貼出了七夕節活動的宣傳語。“現在很多人對七夕節越來越重視了。”樂山商場一位負責人表示,七八月份是傳統的銷售淡季,對于各大商家來說,七夕節已經成為大家搶占商機的重頭戲之一。在市區一些超市,糖果、巧克力等富含愛情元素的商品都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
鮮花是七夕節必不可少的“點綴”。
市區的幾家電影院也針對七夕節推出了幾部經典的愛情大片,供市民觀看。據駐馬店橫店影視城的工作人員介紹,有些市民為了在七夕節能夠看上電影,已經開始預訂座位。
此外,餐飲行業也推出了優惠活動。記者走訪發現,市區西餐廳、商場附近的餐廳和肯德基、德克士等一些時尚的快餐廳都圍繞七夕節制定了營銷方案,有的餐廳已經懸掛出了宣傳標語。
“七夕經濟”還需提升文化內涵
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按照傳統,戀人之間互贈的禮物多是荷包、香包、平安扣等各種手工藝品。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銷售此類禮物的專賣店在市區幾乎找不到,只有在玉器店或一些禮品店才會尋覓到它們的蹤跡,購買的人寥寥無幾。
“現在不流行送香包了,年輕人不喜歡。”一家喜慶禮品店的負責人說,來購買香包的市民大多數是為了裝飾汽車。記者看見,該店香包的款式有七八種,上面都繡有“福”或“平安”等字,價格較便宜。
如今,七夕節已經演變成了“七夕經濟”, 即商家借七夕節的名義,實行的以“愛情經濟”為賣點的經濟行為。從服裝到珠寶,從化妝品到餐飲,從鮮花到禮品,不論是實體商家還是網絡店鋪,都想借這個噱頭,大賺一筆。
有關專家表示,節日經濟不能只貼個“愛情”的標簽,商家搞一些簡單的商品打折促銷活動就算過節,這樣的過節方式很快就會失去傳統節日內涵。傳統節日喪失了存在的價值,從而也會反作用于商業。在這一天,商家除了進行促銷外,也應舉辦一些弘揚七夕節文化的情感交流活動,使七夕節成為一個全民參與的節日,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七夕文化”。
七夕節臨近,巧克力等食品暢銷。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