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產業集聚區增長極作用 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步伐
摘要: 省委政研室副巡視員 白廷斌今天參加這次研討會學習先進經驗,探討傳統農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途徑,對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幫助很大。一、對平輿的直觀印象近年來,平輿縣發展很快,而原來基礎較差
省委政研室副巡視員 白廷斌
今天參加這次研討會學習先進經驗,探討傳統農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途徑,對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幫助很大。
一、對平輿的直觀印象
近年來,平輿縣發展很快,而原來基礎較差。記得我到省委政研室工作不久, 1987年看到一個統計數據,好像是講各縣農民人均收入,平輿縣在全省排倒數第一,當時印象較深,一下子就記住了平輿縣。前幾年,我看了一次平輿縣的東西合作項目建設,感覺很好,企業的檔次超出了我的想象,全是標準化廠房,而且工業園區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在這之后,我曾編發過平輿縣的幾篇稿子,包括白芝麻和建筑防水。近年來,平輿的發展是越來越好。6月份,省委政研室與駐馬店市委聯合對平輿縣加快縣域發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上個月,駐馬店市委、市政府在平輿縣召開全市縣域經濟工作座談會,號召各縣區認真研究平輿的經驗,學習借鑒平輿的經驗。今天的參觀考察,讓我們對平輿有了新的了解。
二、一點認識
平輿的經驗很多,我就講一點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平輿縣的產業集聚區發展。我覺得平輿縣發展縣域經濟,把發展工業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很好地做到了用第二產業的發展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城鎮化,并且提升了第一產業,以城帶鄉實現協調發展;而發展工業,又把產業集聚區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把集聚區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走出了傳統農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路子,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平輿縣產業集聚區今年獲得了省政府600萬元獎勵,成為全省50個優秀產業集聚區之一,走在了全省產業集聚區的前列,是非常不容易的。
省委、省政府對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是非常重視的,把產業集聚區定位為促進“三化”協調發展、構建“三大體系”、實現科學發展的有效載體和重要依托。省委書記盧展工到河南工作后,多次到各地的產業集聚區調查,對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提出要求。省政府把產業集聚區發展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今年初以來,省政府出臺了6個規范、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文件。
“產業集聚區正在成為市、縣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城鎮居民就業、增收的主渠道,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動機’”。借用郭省長對集聚區作用的歸納,我們看一下平輿集聚區和全省集聚區的發展情況。
第一,正在成為市、縣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目前,平輿縣產業集聚區建成區已達3.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77個,形成了食品加工、醫藥生化、皮革三大支柱產業;2009年產業集聚區企業實現利潤9.5億元,實現稅收1.6億元,綜合效益12.7億元,占全縣稅收收入的68%。
全省產業集聚區今年前5個月完成投資1474.3億元,同比增長62.9%;實現營業收入5721.4億元,增長45.9%;實現稅收238.6億元,增長50%。
第二,正在成為居民就業、增收的主渠道。據報道,2009年平輿縣產業集聚區內企業常年用工達20222人,比2008年增長了29.37%。皮革產業年實現產值20億元,安排4500個就業崗位。
全省產業集聚區今年5月底就業人員達到241萬人,增長28.8%。
第三,正在成為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動機”。在產業集聚區的帶動下,平輿縣2009年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是2004年的2.77倍和4.67倍,走出了傳統農區實現工業發展的新路子。縣城區面積由2005年的7.2平方公里擴展到14.9平方公里,縣城人口由7萬增加到15萬,實現了翻一番;城鎮化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
今年前5個月,全省產業集聚區引進招商項目1749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724.8億元,占全省的64.7%。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67個、國內500強企業中已有128個落戶產業集聚區。全省的集聚區大部分已初具規模,展現出喜人的新城區姿態。
今年5月,我們帶著“新型城鎮化”和“項目帶動”兩個課題到湖南、福建考察。與它們相比,我們感到,我省各市的城市新區和180個產業集聚區,是省委、省政府搶抓機遇的杰作,是河南發展的最大亮點,也正是我們河南的未來和希望。
三、對保證集聚區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第一,在工作指導思想和布局方面,主張舉全縣之力,促產業集聚區發展。舉全縣之力,就是協調各方面力量為集聚區建設服務。如省政府今年34號文件規定可以實行“異地投資、稅收分享”政策,這種做法各縣普遍采用了,而我覺得臨潁縣的措施比較過硬。一是利益引誘,規定分稅的比例為8∶2,引進項目的鄉鎮分地稅的80%(平輿縣是100%給了引進項目的鄉鎮)。有個鄉今年引進了兩個超億元的投資項目,我和這個鄉長一起算個大賬:3年后單這兩個項目該鄉即可分成地稅1000多萬元。二是給各鄉鎮下任務,每個鄉鎮一年中必須往集聚區引進一個投資超億元的工業項目,而各鄉鎮地盤上的工業項目不進行考核,并且給的用地指標極少,用地指標都集中到集聚區。
第二,在擴充集聚區項目方面,主張千方百計地創造招商引資的辦法。去年12月29日,盧書記到臨潁調研,與閩商合影并站在后排,照片在《河南日報》登出后,臨潁加印了幾千份報紙,拿著到福建招商,廣為傳播,讓當地知道臨潁有個“閩商群”。6月下旬,我們去搞“項目帶動”調研,說臨潁形成“閩商群”這個現象可以分析總結,就抓住“一張照片帶來的變化”寫。這個思路我們還沒落實,臨潁又透露給有關新聞媒體了,所以就造成了大家看到的6月底、7月初報紙對這個事的集中報道。而臨潁把河南日報《一張照片帶來的“招商經”》又加印了幾千份,組織人員帶著報紙到福建開展了10余天的專題招商活動,動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恒安集團董事長許連捷,在赴臨潁為恒安、親親工業園奠基時,邀請泉州各知名企業的負責人共赴臨潁,這就有了《一張照片再次引來金鳳凰 百名閩商包機赴臨潁考察》。
第三,在提升集聚區檔次方面,我主張敢于提高進入產業集聚區的門檻。去年10月我到上海浦東干部學院學習,中間利用周六、周日時間到全國第一縣——蘇州昆山市考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點,一是昆山全然不是我們設想的滿目廠房,公路兩旁全是樹木和鮮花;二是從干部言談中表現出強烈的產業轉移愿望。2009年,昆山筆記本電腦的產量超過7000萬臺,占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而對這個產業,昆山講不想要了,因嫌它不夠賺錢。一次,我與福建食品商交談,問來河南辦廠的緣由,答曰:其一是產品可輻射周邊五省,而在福建只能賣一個省;其二是原料近及生產成本低;其三是環境也不錯。這就是說,產業轉移是雙方的愿望。今天我們為了今后長遠利益,應當適當提高進入集聚區的門檻,不然只有那么多地,被差的項目占住,以后有好的項目也進不來了。因此,我認為,寧可慢一點,也要好一點。展望我們省,有些集聚區已經開始實現由“招商”變為“選商”。新鄭提出要樹立“招商選資”、“項目擇地”理念,堅持做到“六不簽”,其中有“有圈地嫌疑的不簽,半年內不能開工建設的不簽”。
第四,在確定集聚區的產業方面,主張既要發揮資源優勢,又要敢于打破“資源陷阱”的束縛。大家知道,資源陷阱是區域經濟學對一種經濟現象的命名,即越是有資源的地方,人們往往過分注重資源的開發利用反而陷入產業鏈條的低端,造成了經濟的貧困;而在沒有資源的地方,往往卻利用技術進步占領產業的高端,成為富裕地區(如日本)。在我們省也有好的例子。剛才我們在平輿產業集聚區看的牡丹園、酷蕾生物兩個項目就很好,令人感到振奮,其展現了良好的市場前景。柘城縣和我們平輿的狀況相像,它無地下資源優勢,無區位交通優勢,2004年綜合實力全省倒數第一,2005年倒數第二,而今年全省組織觀摩到了柘城,商丘市委在那兒開了發展縣域經濟現場會,該縣在產業集聚區發展起了金剛石工具產業和軸承產業。調研中我請教:咱這兒的金剛石和長葛的是什么關系?回答:長葛生產金剛砂,我們買過來用在工具上。到軸承廠參觀,問老板,咱們廠的軸承和洛陽的軸承比起來怎么樣?回答,我們的技術水平高,生產的是特種軸承,售價比LYC高好幾倍。銷售情況怎樣?答曰:供不應求。所以,我主張農區也不要僅盯著糧食加工。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