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以領導方式轉變的新成效 推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實踐
摘要: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李 明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盧展工書記提出了用領導方式的轉變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的思路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李 明
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盧展工書記提出了用領導方式的轉變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的思路,為發展方式的轉變指出了一個重要切入點,在全國、全省引起了廣泛關注。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肩負著轉變領導方式的重要責任,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領導方式轉變新的成效來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新的實踐。
一、更新觀念促轉變。思想決定行動,境界決定水平;思路決定出路,方式決定辦法。盧展工書記指出,講轉變,首先要從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轉變開始,思考自己怎么轉、怎樣做。“十二五”期間,發展方式轉變是主線,但影響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干部觀念。目前,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一些干部思想認識上不理解、不到位,還存在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盲目轉等現象,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作為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必然帶來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各級領導干部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骨干力量,必須帶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一是把思想觀念真正轉到科學發展上來。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也要講發展。市委書記化有勛同志在市委二屆九次全會上強調,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貫穿于駐馬店平安崛起的全過程。我們必須摒棄過去單純以經濟指標來衡量發展的思維定式,堅決避免出現“有增長而無發展”,做到以人為本,統籌協調,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必須摒棄急功近利、浮躁冒進的思想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有取有舍,做到綠色發展、持續發展;必須摒棄小進即滿、小富即安的保守心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大創新力度,激發內在活力;必須摒棄不尊重客觀規律、思想嚴重脫離實際、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二是把思想觀念真正轉到搶抓機遇上。機遇是發展之先,機遇來之不易,機遇稍縱即逝,誰能慧眼發現機遇、大力創造機遇、有效把握機遇、成功駕馭機遇,誰就能實現跨越發展。機遇人人想抓,但是真正能抓住機遇并不是易事,需要有非凡的能力和高超的本領,說到底需要我們超前謀劃、積極作為。大謀劃有大作為,小謀劃小發展,不謀劃不發展。現在我們都面臨著建設中原經濟區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我們一定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倍加珍惜機遇,牢牢抓住機遇,不斷創造機遇,真正用好機遇,做到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有所作為。三是把思想觀念真正轉到常思憂患上。居安必須思危,有備方能無患。憂患是發展之石,看不到潛在的風險是最大的風險,忽視存在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何平九論”中有一段話:別把自己當領導,要把問題當問題;不把問題當問題,早晚要出大問題。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如果沒有憂患意識,那肯定是小富即安、沾沾自喜、盲目樂觀,必將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對于我們有860多萬人口的大市來說分母太大,人均水平很難走在前列,強烈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對于我們來講更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我們只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才不會沉溺于已有的成績,才不回避現存的問題和差距,才能更多地發現問題、化解矛盾、破解難題。四是把思想觀念真正轉到服務大局上。大局是發展之石。圍繞大局、站位大局、把握大局、融入大局,這是領導干部必有的意識。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部門只有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實現自身工作與中心大局的無縫對接,才能真正實現有意義的作為,才能有大的作為。我們一定要認清大局,認識到發展是大局,認識到建設中原經濟區、推進駐馬店平安崛起是最大的大局。我們要站位大局,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始終保持一種戰略的眼光,在更大的背景下思考問題,用更寬廣的視角來審視問題,用更加科學的理念來解決問題。我們要服務好大局,準確定位,發揮優勢,形成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推進駐馬店平安崛起的強大合力。
二、提升能力促轉變。“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關鍵要靠各級領導干部去指揮、去實施、去落實、去部署。面對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新任務,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工作水平低,運作能力差,困難面前一籌莫展,挑戰面前躊躇不前,矛盾面前遮遮掩掩,錯失發展良機,貽誤發展進程。因此,要把提高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一項根本任務。一是提高統籌兼顧的能力。要深入學習、準確理解和把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打好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樹立全面的、發展的和相互聯系的觀點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處理好抓全局與抓局部的關系,克服狹隘的、封閉的思想看問題、搞建設,站得高一點,想得遠一點,不能顧此失彼、厚此薄彼,要統籌謀劃,全面推進,兼顧各個方面的發展;處理好抓重點與抓一般的關系,既要自始至終注重抓重點、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要注意做好一般性常規工作,把問題解決在日常工作中、解決在萌芽中;處理好抓當前與謀長遠的關系,既算“經濟賬”,也算“生態賬”,平衡好各種相互關聯的重大關系,推動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二是提高創新創造的能力。創新是發展之源。只有創新才能突破自己,只有創新才能超越別人。轉變領導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變革、就是一種創新。我們要切實增強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善于用新視野謀劃發展、用新體制激發活力、用新辦法破解難題,在創新中轉變領導方式,在轉變領導方式中給力創新。三是提高管理社會的能力。今年2月,中央專門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創新專題研討班。胡錦濤總書記在開班式上指出,當前我國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還不少。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長期努力,加強實踐探索和工作落實,深化認識,總結經驗,把握規律,開拓創新,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把社會管理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調查研究,加強政策制定,加強工作部署,加強任務落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加強和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加強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加強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四是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化解矛盾是轉型期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也是轉變領導方式的重要內容。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要從源頭上抓起,暢通、優化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形成反應靈敏、運作有力、高效管用的工作鏈條,使群眾的訴求、意見有地方進行充分表達。對群眾的合理訴求,要千方百計地幫助解決,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耐心解釋;對不合理的訴求要進行耐心地勸導說服;對一些帶傾向性的問題和重大問題要及時報告,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對確因我們政策失當、決策失誤、侵犯了群眾利益的,要據實向群眾承認錯誤,及時糾正,決不能回避矛盾、敷衍群眾,從而使群眾的不滿情緒積淀下來并不斷激化;對違法行為要及時進行依法處理,切實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踐行宗旨促轉變。為民是發展之本。鄧小平講:領導就是服務。盧展工書記指出:“發展目的必須明確。發展為了什么?以人為本、為民惠民。”領導方式的轉變就是服務方式的轉變。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人民的服務員,只有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轉變發展方式的標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重在為民,以“十項民生工程”為載體,堅持每年為群眾辦一批實事好事,受到群眾普遍歡迎。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市社會事業欠賬較多,上學難、看病貴等群眾關心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好,住房保障、征地安置、公共交通、社會穩定等一些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還比較突出。因此,我們必須時刻把重在為民放在心上,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一是提升為民認識。切實加強黨的性質和宗旨教育,打牢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基礎,始終牢記為民是本質,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牢記為民是根本,變官本位為民本位,把心思更多地用在服務百姓生活、解決民生問題上,把力氣更多地花在提高效能減少中間環節上;始終牢記為民是標準,堅持以人民為重、以人民為先,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牢記為民是責任,把自己的官帽子看得輕一點,把為民負責看得重一點。二是破解為民難題。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要繼續抓好“十項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辦實、辦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好事,努力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人民群眾的代言人、人民群眾的帶頭人。三是完善為民機制。建立健全體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要求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民意反映機制,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暢通各種民意反映渠道,準確把握群眾的所想、所思、所憂、所盼;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應該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全面評估可能影響群眾利益的各種問題,決不能干勞民傷財、違背群眾意愿的事情;完善群眾權益維護機制,建立健全群眾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權益保障等各項制度,對導致群眾利益受損的決策要堅決制止和糾正,對侵害群眾權益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糾正,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
四、強化責任促轉變。責任是一種義務,是一種使命,也是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原動力。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是我們的出發點。盧展工書記多次講:“我們考察干部的標準很多,但說到底是看他有沒有責任心,關鍵是看這個干部對黨對人民是不是忠誠,對黨對人民能不能負責。如果一個干部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坐立不安、寢食難安,有什么事情勇于沖在第一線,這樣的干部就是有責任心的干部,就是一個好干部。反之,如果一個干部沒有責任心,經常遲到早退,整天忙于吃喝玩樂,即使推薦票數很高,也絕不會是好干部。”總體來說,我市絕大多數干部對工作是高度負責的,但也有少數同志責任意識還不強、履行職責仍不力;有的干部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對工作不入腦、不入心、不上手;有的干部宗旨意識淡薄,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對群眾的困難漠然處之,回避矛盾、逃避職責。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必須切實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做到責隨職走,心隨責走。一是忠誠履責。要牢固樹立正確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不管在哪個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都要明確自己的崗位責任是什么,明確自己的工作角色是什么,當領導要圍著責任轉、做公仆要圍著責任干,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和積極進取的心態,永褒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情、平常之中極強烈的責任感,對黨和人民交給的職責忠誠履行,做到不含糊、不糊涂、不變形、不走樣。二是盡心盡責。對發展要盡心盡責,要多想想辦法,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挖掘和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發展的突破口;要多作橫向比較,多與發達地區、先進地區比,找準自身差距,看到自身不足,善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知恥后勇,以“人一我
五、有效運作促轉變。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圖紙規劃得再好,如果不去施工,永遠建不成高樓大廈。轉變領導方式,轉的是一種精神狀態,轉的是一種工作作風,轉的是一種方式方法,關鍵是要轉到真抓實干、有效運作上。現在,個別干部作風差,華而不實,喜歡“假、大、空”的一套,參加活動多,調查研究少;參加會議多,抓落實少;表面文章多,實際成績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往往落不到實處、取不得實效。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省委作出了具體部署,市委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就是要通過有效運作,把省委部署和市委要求落到實處。一是加強研究,探索轉變規律。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規律,才能把握本質;合乎規律,就可事半功倍;違背規律,必然欲速不達。因此,我們要堅持一切按客觀規律辦事,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牢牢把握轉變發展方式的特點和趨勢,用規律分析趨勢,用規律指導實踐,用規律駕馭全局,進一步增強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尊重規律,就決不能在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拍腦袋決策,必須注重調查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尤其是產業結構調整規律、科技創新規律等,從而使加快轉變的各項政策措施更加科學、更加協調、更加有力。二是改進作風,提供轉變保障。良好的領導作風具有強大的號召、感染、激勵和示范作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改進領導作風,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共同推進駐馬店平安崛起進程。要堅持做到“四個重在”,始終堅持認真履職、盡心竭力,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始終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力戒形式主義,不搞表面文章,切實肩負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要加強調查研究,經常深入基層,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經常深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第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善于總結,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科學性和預見性。三是狠抓落實,力求轉變實效。為政之道,貴在落實。抓落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所在。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確定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干部的執行力非常關鍵。全力推動科學發展、著力加快平安崛起,實現“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說到底要靠干,靠苦干、實干、創新干。對承擔的工作任務,緊抓不放,一抓到底,一步一步推進,一項一項落實。要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在真抓實干上狠下工夫,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了解情況、突破重點難點、落實各項工作上,放在抓基層打基礎上,具體抓、抓具體,推動工作落實,努力把思路變為舉措、把舉措變為行動、把行動變為效果,多為人民群眾辦看得見、摸得著、促進科學發展的實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業績。要完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褒獎埋頭苦干、狠抓落實的干部,教育和調整只尚空談、不干實事的干部,問責和懲處弄虛作假、失職瀆職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后果的干部,努力營造崇尚實干、恪盡職守、勇于奉獻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