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善民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
摘要: 賈國印黨的十七大指出:“要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為民”也是省委提出的“四個重在”內容之一。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更加重視保障
賈國印
黨的十七大指出:“要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為民”也是省委提出的“四個重在”內容之一。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改善民生中推動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縣。
把解決突出問題作為改善民生的戰略重點。當前,民生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上學難、就醫難、就業難、社會保障難、住房保障難,這既是社會事業的薄弱環節,也是改善民生的戰略重點。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同步發展、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上得起學。要積極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加強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努力擴大醫保覆蓋面和新農合參合率,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業、生育保險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切實抓好住房保障。把房地產開發作為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重視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不同作用,抓開發、重服務,抓質量、重監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全縣計劃年內建成商品房3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1萬平方米、廉租房3萬平方米。
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在新的發展階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勞動者有條件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是發展經濟的關鍵,也是改善民生的必然。我們要以“兩提高一加快”(提高農民的致富能力、法制素養,加快富民強縣步伐)活動為載體,著力培育新型農民,全面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開展“兩提高一加快”活動,既是過去“五五普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活動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新形勢下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探索與創新。其核心內容是提高廣大群眾的致富本領和法制素養,根本途徑是加強教育培訓,最終目標是加快富民強縣。要從全縣種植能手、養殖能手、創業標兵中挑選精兵強將,組成全民創業報告團;從縣委黨校、公檢法司等部門挑選業務骨干,組成政策法規宣講團,采取集中宣講、實地指導、現身說法等形式,對農民進行大規模的宣講培訓。要重點宣講政策知識、實用技術、法律法規、轉移就業、文明素質五項內容,通過3年~5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努力,實現“每戶至少有一個科技明白人、每戶至少有一個法制明白人”的目標。
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就業是民生之本。新蔡是一個人力資源大縣,就業問題比任何地方都繁重、都復雜、都緊迫。要完善和落實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依托“陽光工程”、“雨露計劃”開展就業培訓,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更多項目,吸納本地農民就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大力扶持鵝鴨養殖、頓崗大米、棠村“三粉”等特色農產品,培植壯大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電子等主導產業,引導農民在本地就業;積極實施“回歸工程”,支持返鄉農民工投身新農村建設,捐資發展公益事業,平等參與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帶動更多的人就業;認真落實總部經濟政策,大力引進總部經濟,吸引更多的外來企業在新蔡創業興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今年,力爭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3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把完善機制作為改善民生的有力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常抓不懈,不斷完善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要持續為民謀利的好思路。把近年來制定的開展全民創業、推進“三化”進程、發展鵝鴨養殖等好思路、好舉措堅持下去,不折騰、不搖擺、不懈怠,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完善提高。要完善為民辦實事的好機制。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項惠民政策,每年都確定一批民生工程,公開承諾,責任到人,認真實施,長期堅持,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要健全密切聯系群眾的好制度。繼續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集中解決信訪突出問題”、“一村一干一警一員”大走訪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幫民;定期組織干部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問計于民,解決難題,以真情實意為民;暢通群眾信訪渠道,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嚴打斗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以和諧穩定安民。(作者系中共新蔡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