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論文

陳義生:切實轉變領導方式 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14-05-23 09:21 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責任編輯:guanli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切實轉變領導方式 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陳義生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是黨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從當前

切實轉變領導方式 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陳義生

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是黨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省委書記盧展工提出的“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重要論述,給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務。《“何平”九論》的刊發,在全省上下引起強烈反響。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結合工作實際,以實際行動體現領導方式轉變,以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一、我市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駐馬店撤地設市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走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三化”協調推進科學發展的新路子,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055.5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36.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79.9億元,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二一三”(34.038.527.5)轉變為“二三一”(27.541.830.7),二、三產業比重較“十五”末提高6.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實現了新的突破。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生活跨上新的臺階。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61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2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4.4%14.7%。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二、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雖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為四個不適應:一是經濟發展水平與我市的人口、資源稟賦不適應,表現為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率總體上落后全省平均水平5年左右;二是經濟發展方式與可持續發展要求不適應,表現為產業層次低,經營方式粗放,支柱產業和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三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步伐與國內外激烈的競爭環境不相適應,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區域之間的相互競爭日益激烈,招商引資上比軟硬件設施建設,使國內外產業資本轉移可選擇的空間更大、范圍更廣、條件要求更高,給我們的發展增加了新的難度;四是思想解放程度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形勢不適應,部分黨員干部的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現代管理等意識缺乏,抓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思路跟不上經濟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夠。

三、以加快領導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如何把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推動駐馬店經濟跨越發展,領導干部、領導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把轉變領導方式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和瓶頸制約的突破口,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前提,通過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風等轉變,進而實現我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從重存量增加向結構優化升級轉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我們要按照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切實增強經濟結構調整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是著力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全面推進產業升級。2015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總量達9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000家。要強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力爭在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取得突破。要強力推動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發展,著力培育壯大食品、醫藥、能源和煤化工、裝備制造、建材、輕紡六大支柱產業和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努力實現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二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在35%左右,總額約700億元。加快開發區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醫藥、汽車、郵政、糧食等行業物流發展。推進旅游業調整升級,旅游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積極引進國內金融機構,加快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支持企業股票上市和發行債券,爭取駿化發展和藍天管道上市。三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按照農業合作組織、土地規模經營、農業產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四位一體模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加快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優質畜產品生產核心區和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201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40億斤以上,畜牧業規模養殖比例在90%以上,畜牧業產值占一產的比重在50%左右。

(二)從重投資拉動向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轉變,加快構建經濟增長的長效機制。投資僅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單靠投資實現不了經濟的持續發展,投資形成的產品被消費了,才能有繼續的投資進入。當投資和消費同時達到“雙強”才能促進經濟健康、持續運行,不論是強投資弱消費還是強消費弱投資都是不健康、不可持續的。一是繼續保持投資規模,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十二五”期間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保持在18%以上,總量在6000億元左右,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600個左右。二是以建立消費拉動的長效機制為重點,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十二五”期間,力爭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保持在18%左右,逐步縮小與投資增幅的差距,穩步提升居民消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三是以提高經濟外向度為重點,擴大出口規模,確保外貿出口年均增速超過20%

(三)從重規模膨脹向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轉變,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科技創新是支撐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力量,誰掌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原始創新,誰就能在新一輪競爭中獲得經濟科技優勢。要通過強力實施科教興市、質量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著力構建要素完備、配置高效、協調發展、充滿活力的自主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到2015年,全市總體科技水平明顯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在50%以上,自主創新能力達到全省中等水平。一是圍繞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引導企業加快推進重大產業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重點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煤化工、裝備制造、節能減排、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產業自主創新項目,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研發中心為載體,以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創新工程為抓手,依托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和重點企業,構建產業創新聯盟。到2015年,建成國家級研發中心5個,省級研發中心30個,市級研發中心150個。三是加大創新投入,形成主體多元化的創新投入體制。四是建立自主創新聯合推動機制。實施支持創新的財政、稅收、價格、信貸等優惠政策,推動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

(四)從重發展速度向重改善民生轉變,加快構建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改善民生,抓好民生工程,不僅是擴大內需、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也是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性的重要途徑。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推動全民創業。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計劃和“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為殘疾人免費進行職業技術培訓,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力度,擴大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范圍。二是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嚴格落實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發放政策,加強農村危房和城市棚戶區改造。三是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適當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落戶條件,大力開展法律援助活動,為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法律咨詢、訴訟代理。四是著力促進農民增收。繼續實施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和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等。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面實施扶貧政策。五是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和落實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實行績效工資。到“十二五”末,企業在崗職工年工資到達到312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700元。

(五)從重當前輕長遠向生態文明建設轉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建設生態文明再次強調,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轉變領導方式就要把握、尊重和維護自然規律,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宗旨,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強化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加強對能源、土地、淡水、礦產等各種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強力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項目,明顯降低能耗、水耗和物耗,減少各種廢棄物排放。“十二五”期間,我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要下降15%。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實施重點領域、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污染綜合整治,加強中水回用、污泥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和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持續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要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嚴禁濫伐亂砍,不斷提高林木覆蓋率。三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快建設低碳型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構建清潔、高效、穩定的現代低碳型能源體系。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潮安县| 山东| 隆尧县| 广元市| 博乐市| 突泉县| 罗山县| 沛县| 克拉玛依市| 龙口市| 广水市| 邹城市| 横峰县| 五寨县| 庆城县| 长海县| 绍兴市| 东台市| 新泰市| 五常市| 黄平县| 平泉县| 巴彦淖尔市| 霍城县| 略阳县| 青河县| 红河县| 武汉市| 黄大仙区| 赤峰市| 云安县| 西乡县| 长宁县| 兴城市| 株洲市| 武安市| 霍山县| 荣昌县| 屯门区|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