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民生新聞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摘要: 雷 寧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產生活的新聞。從廣義上講,它屬于社會新聞,但在內容上主要關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空間。當下,電視民生新聞的迅猛發展,構成了電視新聞傳播層面的一道沖擊波,有
雷 寧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產生活的新聞。從廣義上講,它屬于社會新聞,但在內容上主要關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空間。當下,電視民生新聞的迅猛發展,構成了電視新聞傳播層面的一道沖擊波,有些學者把電視民生新聞的興起稱為中國電視傳播層面的第三次革命。總的來講,民生新聞具有以下特點與發展趨勢:
一、定位正確,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一檔民生類新聞欄目不以黨政國策、文件的解讀為條條框框,而是立足社會大眾立場,堅持平民視點,關注民生民情,為社會大眾排憂解難,將話語權交給社會大眾。其顯著特點是以“三貼近”為基準, 立足“重要、 好看、 有用”。
民生新聞的最大特點就是“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重要”并不是指新聞事件的“重大”,而是指社會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新聞事件、社會現象,或者極其典型的、與社會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新聞。“好看”指曲折的情節、生動的現場、感人的故事,包括逸聞趣事。“有用”指知識性、服務性,給社會大眾以啟示。從敘述上來看,電視民生新聞與傳統電視動態新聞報道相比,有個四方面的重要變化: 一是敘述角度的不同。傳統的動態新聞報道都是以客觀化的第三人稱的角度進行敘述。而電視民生新聞普遍采用的是 “您”或“你”,以受眾為主角。二是它不再采用傳統新聞中的經典寫作方式,而代之以故事化、情景化和懸念化的新聞敘述的方式。三是形式上更多地使用多元視聽元素,這種多元視聽元素包括音樂元素的介入、字幕、特技的使用,漫畫、FLASH的應用,目的在于增強趣味性、娛樂性。四是以新聞事件為軀體,評論為精髓。評論是電視媒體的政治旗幟和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手段。一個新聞信息類的民生電視欄目,在評論方面,力求平實、自然,并給觀眾提出指導性的意見。
二、走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相結合的道路,提高公眾的行為能力
民生新聞的意義在于,以百姓的訴求為主旨,以解決百姓冷暖、喜怒哀樂為己任,從而拉近了電視與觀眾的距離。然而農民常常被置于傳媒注意力的邊緣,他們很少有機會成為民生新聞的敘事主體。這種媒體隔離,造成了目前民生新聞農民缺位的尷尬,農民日益成為一群真正的沉默者。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居民居住分散,且媒介資源稀缺,信息較為閉塞,同時缺乏參與意識,新聞的采集成本遠遠高于城市。與農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成為固定的媒體消費群體,城市化為民生新聞帶來了廣大的受眾群,當然也贏得了高收視率。
因此,編輯記者在關注民生新聞的同時,還在于提高社會公眾在獲得新聞信息基礎上的行動能力,關注公眾之間對話和交流的質量,幫助人們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經,告訴社會公眾如何去應對社會問題,提高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在閱讀或觀看這些問題。
三、讓民生新聞盡早走進融媒體時代
充分利用新聞網站的優勢,加強新聞采集的臺網互動。熱點新聞一旦被網站轉發后,會引起強烈反響,不但起到了推廣宣傳電視新聞節目的效果,而且為電視新聞欄目提供了相應的素材和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在突發事件報道中進行臺網互動。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新聞記者可以及時把現場情況優先告知網站,由網站在第一時間發出消息。這種“電視臺新聞記者現場發來消息”的形式既有利于樹立媒體形象,還可以起到預告、引導觀眾收看電視新聞節目的效果。網絡媒體可以為電視提供強有力的互動支持,為節目征集必要的意見和內容,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同時也讓民生新聞更加豐富豐滿。
(作者單位:駐馬店電視臺科教頻道)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