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會民生新聞為何受到百姓歡迎
摘要: □ 張 洋 社會新聞做為新聞報道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以貼近百姓生活,關乎百姓利益,解決百姓實際難題為切入點,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認可。我們知道,新聞的產生是基于社會對信息溝通的需要,記者采訪的目的
□ 張 洋
社會新聞做為新聞報道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以貼近百姓生活,關乎百姓利益,解決百姓實際難題為切入點,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認可。我們知道,新聞的產生是基于社會對信息溝通的需要,記者采訪的目的同這種需要是分不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對信息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人們不但需要獲得信息,而且還需要信息交流。獨特的視角、深入的報道、靈活的制作手法,使社會新聞在傳統會議新聞報道模式上得以創新,既豐富了電視內容,又扮靚了電視屏幕。
一、社會新聞符合新時期報道需要,更好地體現了“三貼近”原則
新時期各家電視臺在遵重新聞報道原則與宗旨的前提下,都在尋求突破,提升電視收視率,將電視幕屏扮得豐富多彩。而最能體現百姓心聲、百姓愛看紛紛成為各家電視臺新聞節目中一大特色的社會新聞人氣在不斷攀升。就駐馬店電視臺來說,《新聞聯播》一檔新聞類節目已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喜好、不同欣賞水平受眾的需求。2008年,駐馬店電祝臺開辟了《天中天天看》社會新聞類節目,主要以社會民生新聞報道為主,在內容上增加了《今日封面》、《特別關注》、《民生看臺》的子欄目,以百姓身邊事、百姓家中奇聞趣事、百姓關心事為素材,通過媒體的傳播,更好地為百姓服務、更好地體現“三貼近”原則。
二、社會新聞著眼于受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增強新聞節目的可視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新聞節目也一改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社會新聞以貼近百姓,從受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出發,在新聞題材和內容上關注百姓的社會生活,關注百姓喜怒哀樂,關注公共事務,最大限度發掘新聞的可視性,把電視新聞真正辦成了“百姓新聞的總匯”。社會新聞的定位為現實生活中的百姓人、百姓事,是百姓生活的記錄。電視鏡頭對準了大眾生活,講述了普通老百姓的故事。以觀眾普遍關注程度為標準的趣味性,以符合受眾審美要求為標準的可視性,因此滿足了受眾生產生活信息的需求,受到了群眾的歡迎,保持了一定的收視率。
三、社會新聞擁有龐大的受眾群,使得社會新聞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社會新聞因為平民化、真實化、感人化而擁有龐大的受眾。也正是因為有著無數百姓的關注與支持,才使得社會新聞發揮了引導受眾、為百姓解決難題的使命。汝南縣18歲女孩馬永,是一名孤兒,從小就在汝南縣陽光家園(孤兒院)生活,今年她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河南師范大學,但高額的學費,使這個可憐的孩子面對大學校門望而卻步。作為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當我得知馬永的情況后,我一下子就被這個花季女孩精神的所深深感動了,第一時間,趕到馬永所在的汝南縣陽光家園。我采寫了《孤兒馬永想上學》的報道,在《天中天天看》中播出后,在駐馬店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不少電視觀眾看完電視報道,紛紛撥打我們欄目的新聞熱線。有觀眾要給馬永拿出上學路費、有想給她捐款的、還有想一直資助馬永完成學業的。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馬永順利進入到大學校園。龐大的受眾群體也使得社會新聞的影響力得以不斷提升。
四、社會新聞在編輯手法上采取多種形式,使其更具靈活性
社會新聞是貼近百姓、親民性的一種報道形式。在社會新聞的報道上,可以不拘泥于傳統新聞的報道與編輯手法。在新聞的編輯上,可以利用音樂、特技、電話采訪等多種表現形式,使社會新聞更加鮮活豐富、有現場感,更易于百姓接受。社會民生新聞越來越成為各家電視臺新聞類電視節目中一道亮麗風景。正是它的平民化、親和化、才使得社會新聞擁有了龐大的受眾群體。同時,社會新聞以它獨特的報道形式,真實、客觀的報道內容,日益被百姓認可。在扮靚電視熒屏、豐富百姓業余生活上,社會新聞起到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
(作者單位:駐馬店電視臺)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