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加快富民強區和驛城振興步伐
摘要: □ 鄭玉林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三次黨代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12年,驛城區把全部工作置于全市發展的大局中進行謀劃,以推進經濟發展“十項重點工作”為載體,以富民強區、加速振興為中心任
□ 鄭玉林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三次黨代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12年,驛城區把全部工作置于全市發展的大局中進行謀劃,以推進經濟發展“十項重點工作”為載體,以富民強區、加速振興為中心任務,以項目建設、城區建設、財源建設、民生改善、優化環境為重點,以雷厲風行、求實求效的工作作風和優質高效、平安和諧的發展環境為保障,打造驛城發展新優勢。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和“一城兩區四基地”建設的重要機遇,清醒憂患、科學定位,履職盡責、克難攻堅,更加主動、更加堅定地推進科學發展、務實發展、趕超發展,努力爭當“一城兩區四基地”建設的排頭兵,為實現駐馬店富民強市、加快崛起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以項目建設帶動全局,著力增強發展后勁。深入開展“項目建設落地年”活動,將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帶動全局的“一號工程”強力推進。一是突出實施招大引強。圍繞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以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等五大專業園區為平臺,繼續落實“五個一”工作法,深化駐點招商,招大引強,培育特色集群,增強主導產業的競爭力和帶動力。二是突出工業項目建設。對綠色動力產業園等30個重點工業項目和建業十八城等20個項目落實好“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區級領導分包、一套班子服務、一個專職人員負責、一線作戰、一抓到底”的服務機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三是突出承載能力提升。切實加強基礎設施、特色園區、標準化廠房、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裝備產業集聚區的承載力、吸引力,為項目落地、企業集群發展提供環境優美、功能完備、服務優質的平臺。四是突出破解落地瓶頸。排出一批投資億元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項目,集中攻堅抓落地建設;認真落實“一項制度、七個抓手”項目推進機制、現場辦公、職能部門派駐服務和產業集聚區每周兩次例會制度,破解項目落地瓶頸;優化企業周邊環境,確保項目落得下、推進快、發展好。
堅持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著力加快“三化”進程。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推進城鎮建設,構建具有驛城特色的現代城鎮體系。一是深化“三項”整治。突出整治重點,堅持示范帶動,建立長效機制,打造整齊劃一、功能健全、管理有序的樣板街區,示范帶動全區背街小巷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實現街景街貌規范、有序、整潔。二是推進“三城”改造。按照“統一規劃、連片開發、功能配套、分步實施”的原則,以“舊城區、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為突破口,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三是加快“三區”建設。以產業集聚區、中心商務區、城產拓展互融區建設為重點,推動產城互融、產城共榮。在統籌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快住宅社區、商場、市場和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建設豫南商貿物流中心為目標,加強中心商務區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和特色街區建設,突出抓好大商新瑪特、沃爾瑪、大潤發等知名品牌項目建設,加快物流業發展,進一步提升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的規模和層次,提升主城區聚集人氣、商氣、財氣的能力;以西客運站即將投入運營為契機,加快推進城產拓展互融區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努力打造產城互融、山水田園的新板塊。四是實施新型社區建設。堅持“規劃先行、群眾自愿、就業為本、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突出地方特色,強化產業培育,整合各類資源,著力政策扶持,加快實施一批萬人以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程,積極推進香山前張、水屯石莊和關帝廟、朱古洞窯后等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工作,打造民生工程,提升生活質量。
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著力做強優勢產業。充分發揮“一支隊伍、四個平臺、五項基金”的作用,形成工業經濟的集群優勢。一是堅持育優扶強。擴大育優扶強、政策爭取、區長質量獎基金規模,落實區四個班子領導分包重點企業制度,落實政策,提供支持,解決難題,進一步提升中集華駿、十三香等企業的龍頭地位,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二是堅持深化企業服務。完善駐企聯絡員制度,選派副科級后備干部進駐重點企業,實行脫崗進駐、全程幫扶。加強振興投資擔保等4個融資平臺建設,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三是堅持集群發展。圍繞裝備制造、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四大專業特色園區,打造產業集群,增強工業的綜合競爭力。四是堅持創優環境。深入開展“轉變作風、優化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制定《“效能驛城”2012~2016年建設規劃綱要》和2012年行動計劃,以務實的作風和優良的環境推進發展,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環境不優、項目推進難、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力求在發展環境上有新優化、在轉變作風上有新氣象、在提高效率上有新突破、在服務水平上有新提升、在促進落實上有新進展,為實現驛城加速振興提供更加優質的發展環境。
堅持以郊區現代農業為基礎,著力抓實“三農”工作。堅持“突出一個主題、搶抓兩個機遇、打造三大基地、育強四大龍頭、強化五個保障”的工作思路,努力把郊區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是夯實基礎。搶抓政策機遇,積極向上爭取一批水利、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確保完成萬畝高產示范田5個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8萬畝,解決1.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建成農村道路38.9公里。二是培育亮點。圍繞蔬菜、畜禽、水果、水產、食用菌等有基礎、有特色、有優勢的農業資源,形成一批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內涵豐富、產業完備、功能齊全的農業示范園區,壯大10個蔬菜示范園區。三是城鄉一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拉長產業鏈條,推動一產與二、三產的有機融合,發揮城郊優勢,承接城市輻射。加強小集鎮和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民變市民步伐,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格局。四是發展休閑旅游業。整合城市周邊山水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采摘觀光、休閑旅游、農事體驗等郊區休閑旅游農業,著力打造郊區生態休閑旅游基地。西部重點發展沿“商桐路-胡廟(三架山、螞蟻山、長壽山、龍泉湖、白龍泉萬畝桃花園)-金頂山-老河-板橋水庫-白云山”為旅游線路的鄉村環城游憩帶,構筑西部山區“一帶聯動、三區集聚”的旅游發展格局;東部以打造水屯鎮宿鴨湖西岸萬畝濕地旅游度假區為依托,發展郊區特色餐飲、觀光、垂釣、游樂等旅游項目,努力把驛城區打造成駐馬店市民的“后花園”。
堅持以財源建設為保障,著力做大財政“蛋糕”。持續抓牢財源建設不放松,為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財力支持。一是抓持續,完善推進機制。堅持抓財稅重點工作不動搖,實行護稅領導和工作機制不弱化,強化各項財源建設的目標不轉向,對重點行業突破的專項治稅活動不放松,確保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二是建財源,增強發展后勁。突出抓好各項財源建設,每個街道辦事處至少培育5個納稅100萬元以上的骨干財源,壯大財力,增強后勁。三是堵漏洞,夯實增收基礎。規范征管,建立長效運行機制,提高財政保障能力。
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著力筑牢和諧基礎。持續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建設,著力把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基礎筑牢。一是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確保全年完成培訓6500人,新增就業60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00人。二是堅持教育是民生之要。加大投入,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市職業藝術中專和特殊教育學校,確保新增學位11457個,每個鄉鎮至少建設一所中心幼兒園。三是堅持保障是民生之安。穩步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新農合政策,提升農民參合率,讓人民群眾看病更方便、治病更便宜。建成使用市第一人民醫院病房樓,力爭中西醫結合醫院早日投入運營。開工建設今年8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和4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四是堅持平安是民生之基。大力實施平安驛城“固本強基細胞工程”四年行動計劃,制定 “固本強基細胞工程” 2012年創建方案,把穩定工作的重心下移至鄉村、社區、企業、機關、學校等基層單位。把治安案件發案率、刑事案件發案率、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率、食品安全情況、消防安全發案率、群眾安全感指數等作為創建工作的硬性指標,以達標情況考核鄉鎮、街道平安創建業績。以5個社區管理社會化項目試點為依托,構建符合區情的網格化社會管理創新服務體系,筑牢長治久安的社會基礎,為推動科學發展、務實發展、趕超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作者系中共驛城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