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論文

新十八談·信息篇

2014-05-23 09:27 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責任編輯:guanli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信以致廣何 平告別火與鉛,擁抱光和電,新經濟“全球通”,信息化“世界控”。科技革命,四通八達,虛實相生,跨越時空。國家角力,彈指間電子部隊不戰就屈人之兵,政權斗轉江山移星;經濟

信以致廣

告別火與鉛,擁抱光和電,新經濟“全球通”,信息化“世界控”。科技革命,四通八達,虛實相生,跨越時空。

國家角力,彈指間電子部隊不戰就屈人之兵,政權斗轉江山移星;經濟發展,高速路新生產力提升增長質量,柳暗花明快馬馳騁;市場競爭,虛擬中數字先鋒泰山登頂天地小,引領風騷誰與爭鋒;生活田園,網絡上蕓蕓眾生衣食住行一鍵通,多姿多彩海闊天空。

時空障礙皆“浮云”,天涯海角若比鄰。建設中原經濟區,崛起振興河之南,無信“傷不起”,e網最“給力”。巧移動,妙聯通,智能化擴容戰略優勢,信息化鏈接八方來風,配置“路由器”,推進“三化”協調,點擊“快捷鍵”,實現富民強省。

品讀佟信的《信達天下 智動中原》,深感道遠任重,令人無限憧憬。不由得既為昨日的信息短板反躬自省,又因今天的“數字河南”動力倍增,更為明朝的智能中原激情奔騰。

智動中原,信以致廣,須學習到位寫“軟件”。思想認識提升,勇當信息化尖兵;掀起“頭腦風暴”,融入新技術革命,領導方式轉變水到渠成,信息河南推進潤物無聲。

智動中原,信以致廣,須謀劃到位做“編程”。加速應用進程,提升智能化水平;密切融合程度,引領調整轉型,綜合實力提升多快好省,發展方式轉變舉重若輕。

智動中原,信以致廣,須運作到位優“系統”。規范信息管理,資源共享共融;深化行政改革,營造公開透明,智能中原內核日臻完美,中原經濟區建設一路勁風。

智動中原,信以致廣,須務實到位強“功能”。互聯網、物聯網,溝通無極限;更便捷、更高效,惠民無止境,和諧中原界面賞心悅目,科學發展空間萬里鵬程。

云計算、云服務、云應用,“云”中漫步任君行;大時代、大變革、大趨勢,信息掌控海量容。

讓我們滿懷熱情擁抱信息化社會燦爛前景!

信達天下 智動中原

       (一)手機一響,黃金萬兩,一位河南農民也能像華爾街的CEO一樣,從“地球村”里捕捉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

    鼠標一點,網上商城要啥有啥,“秒殺”競價,“手機支付”,“電子商務”很快就把心儀的商品送到家;

    移動辦公、電子報稅、微博問政,警務通、社區通、醫保通……“電子政務”通向家庭、通到百姓心中;

    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掌上貨運、網上營銷,農信平臺、食品溯源……信息化覆蓋城鄉、融入一二三產業。

    信息化就在我們身邊,以不可思議的力量,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們這顆蔚藍色的星球發生著革命性的巨變。

       (二)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推動生產方式發生變化,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市場、新的就業形態,提高社會運行效率。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和省第九次黨代會明確要求: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提升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水平。

    無論是人流、物流、資金流,哪一流都離不開信息流;

    無論是人聯網、互聯網、物聯網,哪一網都依賴通信網;

    無論是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哪一化都需要信息化。

    中原崛起,“三化”為途。加速信息化建設,打造“智能中原”,鑄就“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新引擎,鋪設中原經濟區騰飛的新跑道,我們重任在肩,責無旁貸。

       (三)“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未來學家托夫勒的預言,日益變為現實。

信息通信貫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電報、電話到互聯網,從模擬、數字到多媒體通信,每次信息技術的進步,都帶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它涵蓋了通信業、信息服務業、軟件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其核心是通信業。

作為迄今最先進的生產力,信息化引發了社會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引領人類從工業社會邁向信息社會。

信息產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信息通信是經濟發展的神經中樞。“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拉動美國經濟連續多年保持穩定增長;“智慧地球”藍圖,主導著全球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模式。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智能服務……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領域。

物聯網讓物品具有了“生命”和“智慧”,即使沒有人的干預,物與物之間也能“交流互動”;

云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使信息處理能力無限擴展,為用戶提供無微不至的“按需服務”。

信息化無所不化,改進著生產方式,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

互聯網無所不包,改善著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發展的催化器;

智能化無所不能,改變著思維方式,成為人類進步的助推器。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委書記盧展工強調:“信息產業的發展事關產業結構調整,代表著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信息化建設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有力支撐‘三化’協調發展。”

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需要以信息化為途徑再造一個嶄新的“智能中原”,不僅裝上“千里眼”、“順風耳”,還要植入一個智慧的“大腦”,鏈接工廠和市場,融合城市和鄉村,流通無障礙,溝通無疆界。

信息平臺作引擎,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使命更重要:完善城鎮信息基礎設施,建立城鄉統籌的信息服務體系,提升現代化水平;

信息技術為先導,新型工業化的主導地位更穩固: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節能降耗低碳發展;

信息通信是基石,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作用更突出:消除“數字鴻溝”,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

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后發優勢,我們就找到了擴大開放的視窗、趕超先進的捷徑、撬動崛起的“杠桿”,“三化”協調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快、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五)信息化@大中原,e路高歌猛進,從原來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變身為先導性、戰略性和支柱性產業。

移動改變生活,溝通無處不在:鄉鄉通寬帶、村村通電話、家家可上網,在一億人口的大省,河南互聯網和電話用戶總數分別突破3800萬戶和6400萬戶,位居全國前列。

通信改變時空,智能靈動中原:新技術、新業務催生新業態、新應用,70多個行業引入物聯網,180個產業集聚區實現數字化,數百萬企業運用信息化,信息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網絡改變社會,信息造福民生:電子政務強化執政能力,網絡問政增進社會互動,移動應用程序商店應有盡有,信息化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移動信息化異軍突起,我省年均投資160多億元,拉動增長,擴大消費,促進就業,10年來通信資費下降70%

改變只是一個開始。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平均每18個月翻倍, “裂變”超乎想象,“聚變”日新月異。

(六)成績屬于歷史,矛盾依然重重,難題亟待破解。

放在全國發展一盤棋的大格局中,河南信息化發展與經濟大省和有影響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稱、不匹配,我省沒有一家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信息服務業領軍企業,信息化指數和信息化貢獻率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發展方式上,還存在著“四重四輕”:

重建設,輕應用。“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重復建設多,很多電子政務“養在深閨人未識”,普及不夠、更新不快、互動不足。

重規模,輕質量。“數字鴻溝”拉大差距,發展不平衡,創新轉型慢,品牌效應弱。

重擁有,輕共享。“信息孤島”閉關自守,“我的地盤我做主”,大量信息資源沉睡在各自的數據庫里。

重發展,輕安全。“虛擬社會”亟需規范,不良信息、網上詐騙泥沙俱下,網絡信息安全重于泰山。

面對“信息大爆炸”,在領導方式上,許多領導干部還存在著種種不適應、不協調,也表現為“四重四輕”:

重習慣,輕學習。信息化意識不強,不會網上辦公,不會收發電子郵件,不會用微博,更不用說主動去抓信息化建設。

重形式,輕效果。有的部門網站內容陳舊過時、功能單一,有的用“雷人”語言答復網民,把網絡平臺當做一種擺設,重視信息化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表現在字面上。

重硬件,輕軟件。部門利益思想偏重,不愿共建共享、互聯互通,信息企業發展、優秀人才培養環境尚待優化。

重引進,輕創新。對自主創新重視不夠,不會運作,不善運作,照抄照搬,缺少獨特的發展思路。

(七)長宜放眼量風物,方式一轉氣象新。解決這些矛盾和難題,必須以領導方式轉變加快信息化發展方式的轉變,以信息化促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從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八)手機,已不僅僅是一個手機;信息化,還能有多大造化?

省長郭庚茂要求,要把信息化放到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來抓。通信業必須站在新的制高點,創造新的優勢,實現新的跨越。

轉變領導方式,關鍵在做。把握信息化規律,推進信息化建設,智能中原是主題,政府是主導,通信業是主力軍,移動通信是主渠道,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主攻方向。

重點推進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庭……每個單位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行業都要主動融合,各司其職,一起行動,全面升級,智動中原。

——政府推動謀全局,搞好“頂層設計”。占據制高點,轉變推進方式,完善立法,做好戰略規劃,統籌謀劃“智能中原”的發展藍圖。

——企業主動尋突破,消融“網絡割據”。找準切入點,轉變經營方式,突破條塊限制,互聯互通,不斷促進網絡、業務、技術融合。

——行業聯動求共贏,拆除“行業壁壘”。選好著力點,轉變合作方式,整合資源,以合作求共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市場驅動促繁榮,打破“消費瓶頸”。填補空白點,轉變運作方式,用市場機制解決不斷增長的信息化需求。

——社會互動造氛圍,構建“信息社會”。夯實落腳點,轉變生活方式,每個人同時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參與信息化大生產,打造數字產業生態系統。

(九)互聯網的未來,未知的遠大于已知;信息化的作用,無形的遠大于有形。

面向未來,決勝中原信息化主戰場,拓展“智能中原”的發展空間,通信業是奔騰的“芯”、智能的“云”。

 “杠桿”在手、“利器”在握,點石成金,信以致廣,我們就能順利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融合、傳統商務和電子商務融合,加快升級轉型,提升發展質量。

(十)網絡寬帶化帶動通信崛起。以“寬帶中國”為指引,拓寬信息高速公路。

著力數字河南工程,構筑覆蓋全省的高速光纖寬帶網,建設鄭州大型數據中心,提升鄭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網絡交換樞紐地位,信息管道“貨暢其流”;

著力移動通信網絡升級工程,加大TD等國家自主知識產權推廣,擴大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范圍,優先布局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網絡質量領先一步;

著力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加快推廣“車聯網”、環境監測、質量監控等特色項目,智能應用物有升值;

著力信息安全基礎工程,完善容災備份和信息安全應急體系,網絡信息安全暢通。

(十一)工業信息化帶動產業崛起。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換代。

微觀層面促企業發展。分層實施、分類推進,深入推進“企信通”等一攬子信息化解決方案,促進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與服務方面實現信息化;

中觀層面謀產業升級。聚類開發、規模推廣,以產業集群的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途徑,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傳統產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局面;

宏觀層面求全面融合。聚焦重點、抓住關鍵,促進信息技術與社會化大生產全面融合,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十二)農村信息化帶動農村崛起。以“信息下鄉”為橋梁,促進信息惠民富民。

 “村通工程”再發力。完善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大力創建“信息村”、“信息鄉鎮”,讓農民用得上、用得好,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活力;

 “信息下鄉”見實效。整合農業信息資源,打造“三網”融合的中原農村農業信息港,讓農民用得起、用得值,幫助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十三)區域信息化帶動城市崛起。以“無線城市”為平臺,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

持續推進“中原無線城市群”。開發“綜合門戶平臺”和“市民主頁”,“無線城市”覆蓋全省,推進政府、企業、學校、醫院等實現移動互聯,“信息超市”提供全方位的公共資訊服務。

加快建成“全球最大呼叫中心”。以世界一流標準加快建設洛陽呼叫基地,做大做強呼叫產業,提供全天候優質信息服務。

致力構筑“中原數據基地”。構建良好的高科技行業發展環境和平臺,打造區域性數據基地。

積極推動“光網城市”。推進光纖接入網建設和延伸,實現全省所有城市核心城區全部光纖接入,筑牢城市發展基礎。

(十四)領域信息化帶動社會崛起。以行業應用為抓手,七十二行行行使用信息化。

電子政務給力“陽光政府”。大力推進行政管理、執法監管電子化;拓展短信、微博、視頻等新型互動平臺,從“網絡問政”向“網絡行政”演進,提升行政效率,創新社會管理。

信息應用助力“生態中原”。積極推廣遠程監控、手機證券、手機銀行、電力抄表等高效的信息服務,在各領域推廣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提升經濟社會運行效率。

(十五)個人信息化帶動人文崛起。以“智能終端”為載體,把世界裝進口袋里。

完善一鍵式、一站式、一體化的智能信息服務。圍繞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的互聯網發展趨勢,積極研發推廣智能手機,將手機打造成個人綜合信息平臺,引領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新時尚;

搭建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閱讀等新媒體平臺。加強網絡文化內容建設,用信息技術武裝廣大干部群眾,引導發展網絡文學、手機動漫、無線音樂、云閱讀、數字出版等原創作品和應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

(十六)崛起振興正當時,信息大潮涌中原。

通信網任意溝通,讓中原與世界無限互動;互聯網知識共享,讓虛擬與現實無礙聯動;物聯網智慧連接,讓物質與精神無比生動。

加快方式轉變,挺立時代潮頭,信息化浪潮滾滾,推動生活向美好邁進,推動社會向和諧邁進,推動河南向現代化邁進!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普陀区| 邵阳县| 延寿县| 北流市| 金湖县| 大方县| 延川县| 平利县| 天镇县| 永城市| 当阳市| 德格县| 南部县| 英德市| 绥宁县| 蛟河市| 新竹市| 四会市| 蒙城县| 南投市| 辰溪县| 平阳县| 昌吉市| 大埔县| 杭锦后旗| 洱源县| 临海市| 中超| 明溪县| 阳谷县| 剑河县| 咸阳市| 深州市| 太和县| 田阳县| 济阳县| 五莲县| 河池市| 天门市| 绍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