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解說詞的語言特色
摘要: 呂曙光 電視解說詞是電視人與觀眾進行交流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電視解說詞寫得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片子的質量。一部有感染力的電視專題片,除了內容深刻,畫面真實,音樂和諧之外,解說詞是否有鮮明的語言
呂曙光
電視解說詞是電視人與觀眾進行交流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電視解說詞寫得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片子的質量。一部有感染力的電視專題片,除了內容深刻,畫面真實,音樂和諧之外,解說詞是否有鮮明的語言特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每一位電視工作者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和特色,有的如雷電交加,氣勢磅礴;有的似行云流水,清高氣爽;有的委婉纏綿,耐人尋味;有的節奏鏗鏘有力,粗獷豪放。
大文豪高爾基說過:“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語言是文學的重要工具,它與各種事實、生活現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文學的材料。”電視解說詞,屬于文學的范疇。因此,要寫好電視解說詞,并使其特色鮮明,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解說詞的生動性
解說詞在電視專題片中,主要的職能就是服務于主題。第一,解說詞應盡量寫得親切、自然、樸實。一部電視專題片要得到觀眾的認可,引起觀眾的興趣,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連接點”就是樸樸實實的語言。那種居高臨下,我說你聽的說教式方法萬萬要不得。在撰寫解說詞時,作者最好將自己擺在同觀眾平等的位置上,采取與觀眾拉家常,說心里話的方式,娓娓道來,讓觀眾感到親切自然。第二,解說詞寫得要口語化、生活化。口語是最能打動人的,因為口語明了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在寫作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富有感情的語氣詞,觀眾聽了會產生一種親切感。第三,解說詞要寫得朗朗上口,富有節奏,聽后催人奮進。
2.解說詞的形象性
形象化的語言用在電視解說詞中具有很強的鼓動性,最容易打動觀眾。一位哲人曾這樣說過:“解說詞什么時候寫得像從帶有情緒的人物和激動的劇情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什么時候就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句話是對電視解說詞創作的最高要求。一位新聞界的前輩對電視解說詞作了這樣一個評價:“解說詞為畫面補充了許多情節和內心獨白,強烈地感染觀眾。”的確如此,一部好的電視專題片解說詞與鮮活的畫面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電視專題片,既是畫面藝術 ,又是語言藝術,是視聽語言的具體應用,只有將美的語言溶為一爐,才能創作出感人之作。
3.解說詞的喻理性
高爾基曾經說過:“在用格言進行思維中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在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的創作中,精心地選擇使用格言,不僅能給整部片子增色,而且能夠深刻地提示專題片的思想內涵,使觀眾大受裨益。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歷代都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格言和警句。這些警句蘊含了深深的哲理,它給人以警示。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等,每句格言和警句都給人們喻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4.解說詞的聲韻協調性
講究調配解說詞的聲韻是漢語的一大優點。在寫作電視專題片解說詞時,利用好語言高低、升降、長短的變化,四聲的相互配合,使之平仄交錯、此起彼伏,就會產生輕松活潑、出神入化的韻律感。
解說詞是電視節目中與畫面相輔相成的一種聲音表現手段,是一種聽覺語言。朗朗上口,優美動聽,聲畫并茂,入心入耳的解說詞,可使一部專題片身價倍增,達到最理想的信息傳播效果。所以說,解說詞的語言特色在電視專題片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單位: 駐馬店電視臺)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