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化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思考
摘要: 周愛玲 群眾文化活動是政府保障人民群眾享受基本文化權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的服務。群眾文化活動如何持續(xù)開展,目前還是個難題。筆者認為:困擾之源,在維系不全。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xù),必須堅持在特
周愛玲
群眾文化活動是政府保障人民群眾享受基本文化權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的服務。群眾文化活動如何持續(xù)開展,目前還是個難題。筆者認為:困擾之源,在維系不全。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xù),必須堅持在特色文化、口味文化、品牌文化上多做文章。
一、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也就是民族文化,地區(qū)特色文化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廣泛的群眾基礎,與群眾緊密相連,群眾文化活動應把地域特色文化視為生存的魂。地方性戲曲、舞蹈、音樂有著豐富的文化蘊含,風情萬種。我們要深入挖掘,使之閃耀時代光芒。如每年的春季物資交流大會,云集地方戲曲展演,民歌民舞民樂匯演及春節(jié)民間文化調演。舞獅、龍燈、竹馬、漢船、花鼓、秧歌等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地域特色群眾文化需要加工整理,改編就必須下大功夫,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加工提高。通過雕琢、整理,特色不退,魅力不減,使節(jié)目常演不衰。
二、口味是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xù)的基礎
口味強調的是喜愛與興趣。社會進入和諧發(fā)展的新時期,“以人為本”己成為時代的主題。把人民群眾喜歡不喜歡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計劃經濟時代,群眾文化活動是“官辦民看”,突出的是宣傳,很少考慮群眾的感覺。目前,社會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競爭激烈,文化活動的主體己由以組織者為主向以群眾為主轉移。在改革中群眾文化活動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把探求群眾口味,適應群眾口味,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口味,作為活動可持續(xù)開展的根本起點。把當地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團體請到當地演出,只要群眾歡迎,就可以制定常年演出辦法,讓群眾樂在其中。
三、品牌是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xù)的支點
注重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zhàn)略已成為企業(yè)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下迎接市場挑戰(zhàn)的一個重要法寶。擁有我們民族的世界品牌,不僅是對民族產業(yè)的要求,也是對文化發(fā)展的要求。文化活動向人們提供的是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應注重創(chuàng)建自己的品牌。只有這樣,才能以更清晰的角色,常年不衰地參與到群眾休閑的生活之中,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著人們去關注和參與。我們河南電視臺的《梨園春》欄目,就是以獨具的個性、地位和共享的經驗,給人以親切感,信任感,吸引人們,成為河南的文化品牌,和諧、吉祥、歡樂、親情、關愛,已深度影響全中國,成為世界的文化品牌。再是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要堅持品牌創(chuàng)新,品牌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品牌創(chuàng)立之后不能一成不變,許多著名文化品牌都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生存發(fā)展下去的。一個藝術團隊要想發(fā)展壯大,就應該有品牌節(jié)目,從城市到農村,也可以到校園、工廠、礦山等地演出,堅持“探索創(chuàng)新”打造省內外著名藝術團隊,成為長期活躍在群眾之中的品牌演出隊伍。 (作者單位:汝南縣文化稽查大隊)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