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
摘要: 周愛玲 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必須以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安排和輔導,才能更好地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群眾文化是
周愛玲
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必須以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安排和輔導,才能更好地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群眾文化是社會實踐主體按美的規律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在社會化滿足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是人民群眾以文藝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包括了群眾文化事業的各種必備要素。是以傳播媒介為手段,以市場為依托,向人們提供文化消費產品、場所、服務等文化形式。那么如何開展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呢?
一、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和目標
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它是人們在職業以外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娛樂的社會性文化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讓人們參與其中,接受各種文化藝術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教化培養和教化民眾,從而提高全民素質,推進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二、群眾文化工作的路徑選擇
1.群眾文化工作應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眾文化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群眾文化活動以其廣泛參與的大眾性,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民在觀賞和參與中不僅愉悅了身心,同時也提高了藝術情趣和文化素養。
2.群眾文化工作應著眼于對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群眾文化起源于民間文藝,與民間文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創造了民間文化,人民的生產活動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實踐證明,群眾文化利用當地的民間文藝形式開展活動是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工作應該利用現代化的傳播手段,著眼于對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3.群眾文化工作應落腳于對公民道德水準的提升
群眾文化反映道德實踐,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群眾文化的重要任務,文化活動可以使人民群眾振奮精神,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對公民道德水準的提升,文化工作者責任重大,任重道遠。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繼承傳統文化藝術、弘揚民族精神的基礎上,彰顯先進文化,反映社會風貌,貼近社會生活和群眾的精神需求,創作出更多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優秀作品,體現民族氣魄和鮮明時代氣息,表現公民道德建設的成果,以先進的群眾文化去教育人、激勵人。
三、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具體舉措
1.加強群眾文化理論建設
群眾文化建設首先必須加強群眾文化理論建設,普及群眾文化。歷史發展的實踐證明,群眾文化建設需要一定的理論做支撐,沒有理論,群眾文化建設將處于混亂狀態,談不上發展和完善。在文化體制深入的改革中,我們的群眾文化生活確實發生了質的變化,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群眾文化工作迎來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規和措施。
2.拓展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
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面臨改革與發展的新的挑戰與機遇,并打破多年一層不變的單一的文化活動方式,和單一的文化主體,開展多種形式,利用多種空間。如目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街頭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商業文化等,都是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是以文化藝術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滿足我們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如果把這些空間利用好,那么群眾文化工作就能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長期以來能有效地促進社會文明和社會文化的良性循環,對提高整個社會群體人的素質有很重要的意義。
3.建立高層次的群眾文化隊伍
抓好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加強職業人員的培訓、建立群眾文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已經成為群眾文化事業發展中非常迫切的問題。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把培訓群眾文化業務骨干作為自己的工作內容列入計劃之中,只有通過各類的專業技能培訓,才能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有素質才能開展好的文化工作。
4.提供多種社會參與方式
群眾文化活動是公益性文化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社會化運作中,在活動中吸收社會力量,爭取群眾和民間文藝團體以及社會機構的廣泛參與,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事業的共建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全面積極配合,需要政府引導與群眾參與,最終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和經營方式共同參與,全社會自覺支持群眾文化事業的社會風尚和發展態勢。
(作者單位:汝南縣文化稽查大隊)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