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之五
摘要: 科學發展催生深刻變革——再論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之五何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科學發展,是當今中國鮮明的時代主題。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推動發展,目標凝聚力
科學發展催生深刻變革
——再論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之五
何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科學發展,是當今中國鮮明的時代主題。
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推動發展,目標凝聚力量,狀態決定作為。
河南這些年來之所以務實發展穩步前行,就是因為堅持了科學發展;河南選定“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的這條路子,就是因為貫徹了科學發展。
選擇這條路子,是河南順應時代要求,順應發展趨勢,順應群眾期盼的為民之路。
我們正在走的這條路子,是解“三農”難題,破“二元”桎梏,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變革之路。
科學發展催生變革,變革推動科學發展。從科學性上看,變革須堅持以人為本;從規律性上看,變革應體現必然要求;從實踐性上看,變革來自倒逼壓力;從實效性上看,變革才有共同富裕。
沿著這條為民之路、變革之路、科學發展之路堅定前行,河南城鄉必生滄桑之變,古老中原必將煥然一新。
(一)一場直面“三農”難題的中原突圍。
地處中國之中,河南無疑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地方。華夏農耕文明的底色,河南最厚重、最凝重,也最沉重。
改革開放三十年一路艱辛探索,成績斐然。但時至今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河南仍很集中;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河南仍很突出;“三化”協調發展任務,河南任重道遠。
對河南而言,只有針對“三農”的變革,才是最深刻的變革;只有破除二元結構的變革,才是最徹底的變革;只有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變革,才是最現實的變革。
今天,在這片先民們生息勞作了數千年的沃野上,一場改變千百年來農民傳統生產生活生存方式的大變革風生水起,激蕩演繹著新的“鄉村奇跡”。
千千萬萬的河南農民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潮頭。
(二)一個破解“二元”困境的河南共識。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切都取決于人們所處的歷史環境。
河南的變革之路,充滿著探索的勇氣、開拓的精神和理性的抉擇。
從科學性上看,變革須堅持以人為本。利益需求的得失是決定民心向背的根本因素。農民渴望過上城里人的生活,城里人渴望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人民期盼變革,敢問路在何方?
從規律性上看,變革應體現必然要求。生產力發展需要變革,生產關系落后阻礙變革,生產方式落后難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規律昭示變革,敢問路在何方?
從實踐性上看,變革來自倒逼壓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河南面貌要根本改變,主要矛盾要集中破解,區域競爭要有所作為,中原崛起要落地生根。發展催生變革,敢問路在何方?
從實效性上看,變革才有共同富裕。當今時代,人民群眾熱盼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實現公平公正。差距亟待變革,敢問路在何方?
機遇和壓力需要我們把握時代大勢,集中人民智慧,從“轉變領導方式”入手,從“轉變發展方式”切題,在省情和民情的交匯點上變革圖新,形成具有時代特征與深厚民意的“河南共識”。
省九次黨代會鄭重宣告了這一共識——持續探索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新型工業化為主導、新型農業現代化為基礎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
(三)選擇這條路,源于不轉不行的現實憂患。
轉變發展方式,是現代化進入一定階段各國都無法回避的挑戰。對于“三農”大省的河南來說,更是一場相當艱難的“大考”。
“工業上去了、糧食下來了;經濟發展了、環境毀掉了”的老路子,我們不能走。科學發展所需要的是“兩不犧牲”。
“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了一鎮又一鎮,鎮鎮是農村”的老路子,我們不能走。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是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新型城鎮化。
“三高一低”、“傻大笨粗”、“拉個院墻就是廠”的老路子,我們不能走。現代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是高科技、信息化、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
“一畝地里做道場,兩畝地里奔小康”的老路子,我們不能走。糧食安全保障所需要的是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的新型農業現代化。
“各彈各的琴、各唱各的調”、“長腿只管跑、短腿顧不了”的老路子,我們不能走。又好又快發展所需要的是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三化”協調。
我們走的是革故鼎新之路,它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發明創造,筑基于歷屆省委、省政府的持續探索,得益于區域經濟的飛速發展,肇始于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之方略,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思想觀念、發展模式和社會脈動。
一個支點,或許可以撬動地球。一條新路,正在真實地改變著河南。
(四)選擇這條路,著眼于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
河南的決策者深知:沒有體制機制的突破,就不會有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沒有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就沒有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性改變。
人們發現,省九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新型城鎮化前所未有地被擺在了“三化”的引領之位。
這看似表達順序上的簡單調整,卻是新時期新階段河南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蘊含著科學發展的深謀遠慮。它意味著,新型城鎮化如同一座“金橋”,一頭連著新型工業化,有利于工業化壯大集群上水平;一頭接著新型農業現代化,有利于農業現代化拓展空間上規模。綱舉目張,“三化”并舉。它還意味著,新型農村社區作為戰略基點,以點帶面,必然帶來全局性的重大突破。
一位著名專家說,河南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改革開放以來,繼“大包干”、“鄉鎮企業”、“村民自治”、“農民工進城”、“股份合作制”等“十大農民創造”之后,又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時代創舉。
(五)理念思路變革,凸顯以人為本。
當農民的兒子生下來就是農民,當農民進城當了工人還被稱為“農民工”的時候,人們在困惑中不禁要問:身份差別何時變?
當農民收入明顯增加,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的時候,人們在憂慮中不禁要問:貧富分化何時了?
當城里人享受著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而農民卻“望梅難止渴”的時候,人們在糾結中不禁要問:不平等待遇何時消?
當城市居民可以抵押貸款購房,而農民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卻沒“房本”的時候,人們在無奈中不禁要問:有房無價何時休?
所有這一切,給我們提出的是嚴肅而重大的問題:什么是以人為本?為什么要以人為本?怎樣實現以人為本?
把城市和農村同時放在科學發展這張棋盤上,我們就是要城鄉居民一視同仁,公共服務均等分配,權利權益公平公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把四級城鎮體系擴展為五級城鄉體系,我們就是要城鄉兩篇文章聯起做,跳出“三農”解決“三農”,讓農民就地市民化、農村就地城市化、農業就地產業化,讓農民“無產”變“有產”。
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我們就是要城鄉融合、工農融合、產區融合、經濟社會融合。
這就是河南,對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最實際、最生動、也最深刻的回答。
(六)生產方式變革,農民身份轉換。
人多地少的矛盾,分散經營的限制,讓河南農民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里,咋折騰也脫不了貧,咋擺弄也發不了財。
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有利于促進土地流轉集中,實現集約經營、規模開發,大幅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效益,農業最終將變成產業。
從土地上走出來的大批農民,可成為“職業農民”,更多的可轉化為產業工人,為二、三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為拉動內需提供充足的消費終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將在更廣闊的舞臺上轉換身份、體現價值、實現夢想。
(七)生存方式變革,田園社區文明。
農村臟亂差多年積弊,農民蓋房子各顧各家,結果是院里窗明幾凈,院外雜亂無章,只見新房,不見新村。
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打破舊格局,規劃新社區,就能使分散的農村人口和資源得以集聚,生產要素流動起來、基礎設施延伸下來、公共服務覆蓋過來、現代文明輻射開來,農民在社區里就擁有水、電、氣、暖、電話寬帶,擁有超市、醫院、學校、娛樂場所,成為“不進城的市民”。
安居了、樂業了、遂心了,誰還愿離鄉背井謀生?有人問、有人管、有人幫,誰還愁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不能迎刃而解?
(八)社會管理變革,鄉鄰和睦安康。
“王村”、“張莊”、“劉寨”……河南村莊的命名,有很多源自當地人口最多的姓氏,社會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通過親情、鄉情和友情連接的基礎網絡來實現。
新型城鎮化引領下的新型農村社區,不涉及長距離、大規模的流動和搬遷,不破壞現有本土文化特色,不割裂現有農村社會關系紐帶,傳統社會中普遍珍惜的鄉村文化基因將得以傳承,普遍認同的管理網絡將得以存續。
新型城鎮化引領下的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將覆蓋,管理功能更完善,管理水平要提高,這將帶來農村基層治理方式向社區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轉變,由此將帶來必要的體制機制改革和服務型政府的加快建設。
(九)生活方式變革,這邊風景真好。
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大多數河南農民都會過上這樣的日子:
清晨,從漂亮寬敞的單元樓出來,在社區的早點攤兒吃放心早餐,到附近的產業集聚區或社區的“鄉村車間”上班,像城里人一樣,盡享工作創業之樂。
傍晚,到社區超市買買菜,到幼兒園接接孩子,到林陰道上散散步、健健身,像城里人一樣,盡享生活恬靜之美。
入夜,在自家電腦上上網,與親朋好友聊聊天,發微博,看大片,像城里人一樣,盡享科技進步之便。
周末,三五個好友到社區服務中心寫寫字、下下棋、跳跳舞、唱唱歌,像城里人一樣,盡享文化甘甜之果。
星期天,家人團聚進城逛逛街、購購物、散散心,像城里人一樣,盡享天倫相守之福。
無喧囂之亂耳,有鄉音之溫馨;無壅塞之煩苦,有田園之愜意。城鄉不再阻隔,生活如沐春風,這是何等令人向往的快意人生!
對于習慣了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社會形態“二元風景”的人們來說,這又是何等不可思議的顛覆性變革!
(十)這條變革之路,特色鮮明。
河南的變革之路,不同于美國的“摩天大樓加汽車”的大都市化,不同于韓國的“新村運動”,也不同于我國沿海地區的發展模式。
沒有盲從,沒有跟風,我們一直深深關注著腳下的這片土地。
(十一)這條變革之路,內涵深刻。
這場變革,最終目的是消除城鄉壁壘,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與河南實際相結合的創新實踐。
這場變革,核心任務是改變與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調動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一切按客觀規律辦”的河南之解。
這場變革,基本著眼點是發展為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務實之舉。
這場變革,精神實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髓指導發展實踐的集中反映。
(十二)這條變革之路,影響深遠。
“先行先試”這一概念,多次出現在《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出現在省第九次黨代會的工作報告里。
這昭示,中原經濟區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要領風氣之先,闖出一條新路,為全國同類地區發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這昭示,河南探索的“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對中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探索、實踐和樣本意義,它將為中國解決發展之惑、發展之痛、發展之難以及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創新、務實、科學的參照。
(十三)這條變革之路,注定艱辛。
變革不是零敲碎打,更不是權宜之計。
作為社會組織形態的深刻調整,農村城市化是一個漫長的艱辛歷程,歐美國家一二百年完成的事情,我們不可能在三五年、十幾年里大功告成。與早已慣常的“老宅子、老鄰居、老墳頭”相揖別,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城鄉統籌、產區互動、產業為基、就業為本,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因地制宜、有序推進、成熟一個、建設一個,我們必須一以貫之;反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大轟大嗡、強拆強建,我們必須旗幟鮮明。
(十四)這條變革之路,領導率先。
全省各級領導干部是這場變革的參與者、實踐者,更是推動者和引領者,只有在領導方式轉變上來一次新洗禮,下一番苦功夫,練一身真本事,才能將這場變革持續進行下去。
投身這場變革,思想認識要再解放。先行先試,我們一定要立足行、立足試,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
投身這場變革,客觀規律要真遵循。變革是規律使然,我們一定要尊重規律,做到實事求是;把握規律,做到少走彎路;遵行規律,做到戰則必勝。
投身這場變革,務實重干要更持續。變革是極其龐雜艱苦的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一磚一瓦把基礎打牢,一步一個腳印把工作做實,將變革推向深入,將發展推向高峰,將崛起振興的宏偉藍圖早日化為現實。
(十五)發展無止境,變革無窮期。
變革就是與時俱進,就是對歷史、對人民負責。變革就是改革創新,就是克難攻堅,百折不撓。
選準了這條路子,我們義無反顧;看清了這條路子,我們勇往直前;走對了這條路子,我們不怕路遠。
責任編輯:guanli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