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電視攝像的畫面構圖技巧
摘要: 李鐵瑩 攝像是電視作品制作過程中的關鍵,一部電視片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攝像的技術與藝術,當然后期加工亦不能忽視。畫面是電視造型語言的基本要素,是組成電視節目的基本單位,是電視攝像的成果體現。畫
李鐵瑩
攝像是電視作品制作過程中的關鍵,一部電視片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攝像的技術與藝術,當然后期加工亦不能忽視。畫面是電視造型語言的基本要素,是組成電視節目的基本單位,是電視攝像的成果體現。畫面構圖是攝像人員拍攝電視畫面的一個主要環節,構圖能力是電視攝像人員畫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攝像人員業務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一、注意動靜的關系
靜態構圖是指畫面造型元素及結構均無明顯變化的構圖形式。一般情況下,被攝對象與攝像機均處于靜止狀態,鏡頭內的構圖關系基本固定。比如:我們拍攝會場的主席臺,用固定鏡頭表現,畫面中的人物、桌椅、會標等均基本不動,即為靜態構圖形式。
動態構圖是指造型元素及畫面結構發生變化的畫面構圖形式。動態構圖下的被攝對象與攝像機同時或分別處于運動狀態,使得畫面內視覺形象的構圖組合及相互關系連續或間斷地發生變化。比如拍攝會場的內容時,如果開機拍攝時正值各位領導走向主席臺就座,那么畫面中被攝對象(開會者)的行走坐落就不斷改變了畫面的結構關系,或是攝像師拍攝了一個搖鏡頭,從主席臺(起幅)搖到臺下的與會群眾(落幅),畫面中的視覺主體、構圖結構發生了變化,也是動態構圖。
二、注意畫面的層次感
構圖的首要任務是突出主體形象,要求攝像人員處理好主體與陪體、主體與環境和背景的關系,以恰當的拍攝角度和景別,配置好光、色、影調、線、形等造型元素,以獲取盡可能完美的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的電視畫面。
主體即電視畫面中所要表現的主要對象明確畫面的主體,通過構圖設計和構圖配置處理好主體與陪體等的相互關系,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題,又能在結構上分清主次,合理構圖。
環境是指畫面主體周圍的人物、景物和空間。環境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環境在畫面中除了能陪襯、突出主體之外,還能表現主體的活動地域、時代特征、季節特點、地方特色,幫助刻畫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表現特寫的氣氛,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和概括力等。
畫面所要表現的主體對象是否突出,是衡量構圖的主要標準之一。拍攝時必須正確處理好主體、陪體及環境等的關系,做到主次分明,相互照應,輪廓清晰,條理和層次井然有序。
三、注意運用均衡
均衡主要是指構成畫面各種因素在視覺重量上的均勢。由于電視畫面是運動的,均衡便呈現出動態,并和心理均衡交織在一起:在實際拍攝中要利用人們的視覺加重作用來制造均衡(動態的、心理的)。例如:繪畫理論中講的“補白”,大面積空白處的小面積視覺對象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的視覺集中,因而視覺分量相對就重,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將“黃金分割”借鑒到電視畫面構圖中,也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
四、注意運用對比
構圖中的對比是以兩種不同的造型手段,在畫面上進行比較,是突出主體的有效手段。經常運用的手法有虛實對比、大小對比等。虛實對比是利用鏡頭景深的特性,使主體清晰、陪體模糊,以突出主體。這種對比可造成空間深度感,使畫面的影調層次豐富,還可加深被攝主體的體積感,造成符合特定作品情節的意境等。
大小對比是指體積的對比。這種對比同時也包括遠與近、高與低、長與短等對比的形式。但是,不管是不同質的對比,還是不同量的對比,實際上都表現為體積的對比。
電視畫面構圖貫穿于電視攝像工作的始終。攝像人員在拍攝主題內容確定后,要選擇、組織和找尋到最佳的畫面結構方式,并且要在拍攝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創作興奮和隨時發現的創作敏感,以使自己的畫面構圖得到不斷地改善和創新。此外,在借鑒繪畫、攝影等構圖原理和構圖技法的基礎上,結合電視畫面構圖自身特點加以靈活地運用。 (作者單位:泌陽電視臺)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