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黃菇病的綜合防治
摘要: 魏銀初近年來,我市平菇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由于栽培戶管理不善、防病觀念不強等原因,平菇黃菇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近期是黃菇病的高發期,其綜合防控措施如下:1.發病特征 該病主要感染平菇菌蓋,
魏銀初
近年來,我市平菇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由于栽培戶管理不善、防病觀念不強等原因,平菇黃菇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近期是黃菇病的高發期,其綜合防控措施如下:
1.發病特征 該病主要感染平菇菌蓋,可以從菌蓋邊緣開始發生,也可以從菌蓋中心發生,先是出現淡黃色或鐵銹黃水漬狀斑點,然后擴展蔓延,病斑變成巧克力色并產生褐色黏液,并散發出臭味。嚴重時菇體生長緩慢,失去彈性,稍觸碰即會折碎。
2.病原菌 該病的病原菌為假單孢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常寄生在平菇子實體上。當溫度、濕度條件適宜時會大量繁殖,使平菇菌蓋表面出現黃色斑點。
3.發生原因 ①該病適生于環境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基質上,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有利于該菌的發生和生長。在低溫低濕條件下,一般不會發病。棚溫在
4.預防措施 ①選用適應當地環境、抗病能力強的菌株,如新831、雙抗黑平、P89等菌株。一般灰白色品種較抗病,灰黑色品種易感病。根據當地消費習慣,需要種植黑色品種時,應提前種植,在高溫來臨之前出菇結束。同一場地不要連年種植同一菌株,以2年~3年更換一次品種為宜。②選用無雜菌污染、菌絲濃白、粗壯的適齡健康菌種。③選用無霉腐、無蟲、無污染的優質原輔材料,栽培料使用前要暴曬,并加入干料重0.1%的克霉王或多菌靈等殺菌藥物。④老場地不宜連年使用,生料、發酵料栽培要每1年~2年更換場地;熟料栽培每2年~3年更換場地。如無條件更換,須在栽培袋進棚前1個月進行殺菌殺蟲處理,殺霉菌可用多菌靈500倍液等,殺細菌可用漂白粉200倍液、農用鏈霉素500倍液等,殺蟲可用敵敵畏5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噴灑棚內地面、墻壁及棚外環境,每周1次,栽培袋進棚前2天~3天,再用硫磺密閉熏蒸24小時。⑤加強栽培袋發菌期管理,盡量低溫發菌,提高菌絲的抗病抗雜能力。出菇期要控制好棚內的溫度和濕度,溫度過高對一般廣溫型或低溫型菌株生長不利,反而為各種雜菌、細菌提供了適宜的溫度環境;棚內濕度大對平菇的生長有利,同時也適宜于各種雜菌的生長。⑥菇棚要建在通風良好、排水便利的地方,棚內通風要順暢,通風口的設置要以每處料面都能有流動風經過為宜,不可有通風死角,根據氣溫、天氣、風速等因素及時調整通風時間。⑦禁止采用覆土栽培模式。⑧搞好棚內環境衛生,采菇后要及時清除殘菇,保持地面干凈,并定期撒石灰粉進行環境消毒。⑨改生料或發酵料栽培為熟料栽培。前者是后者發病率的10倍。
5.發病后處理 ①一旦發生該病,應立即摘除病菇,清理料面,停止噴水,加大通風。②用1%漂白粉對棚內走道、墻壁、棚外四周噴灑1次,并用多菌靈加農用鏈霉素按1:500倍稀釋液噴灑料面,每天1次~2次,連噴4天可控制病情蔓延。其他如黃菇清、萬消靈、黃斑消、細菌殺、病菌立滅等藥物可根據標準用量交替使用進行防治。
(作者系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市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