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地市級黨報如何突破輿論監督的瓶頸
摘要: 淺析地市級黨報如何突破輿論監督的瓶頸王 偉 地市級黨報進行輿論監督難,究其原因,既有內因,亦有外因,關鍵在內因。報社內部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報社領導不能不有所顧忌;二是部分記者只愿栽花,不
淺析地市級黨報如何突破輿論監督的瓶頸
王 偉
地市級黨報進行輿論監督難,究其原因,既有內因,亦有外因,關鍵在內因。報社內部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報社領導不能不有所顧忌;二是部分記者只愿栽花,不愿栽刺。大家知道,地市地域相對較小,就那么幾個縣區,就那么幾個市直部門,就那么幾個經濟實力相對雄厚的單位。報社和縣區及市直部門之間,少不了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要搞輿論監督,就不像中央、省級的媒體那樣得心應手。那些有權的機關部門不敢碰,那些有錢的廣告大戶不舍得碰,那些積極的報紙發行大戶不忍心碰……如果輿論監督只憑借感性、勇氣、熱情和直接的行動,誠然是可讀、可信和可行的。但它的思想穿透力、社會波及面、歷史貫通性仍然是不足的。
一、重重阻力成為地市級黨報輿論監督的瓶頸
近年來,輿論監督的大環境有了改善,但局部小環境并不寬松。少數領導干部思想不夠開明,不能正確對待輿論監督,視輿論監督為制造麻煩,把曝光視為給黨和政府臉上抹黑,對正常的輿論監督橫加指責,常常以正面報道為由,阻撓壓制輿論監督。在這種情況下,黨報輿論監督會有一定的風險。為了少挨批評,一些地方黨報不敢進行輿論監督,一味求穩怕亂,認為報紙不搞監督不會出問題、不搞批評報道可以避免麻煩、不進行公開曝光便是與黨委保持一致。報紙上對老百姓的呼聲不聞不問,對社會熱點問題充耳不聞,直接影響了黨報的影響力。據筆者觀察,黨報輿論監督弱,外部環境不是主要因素,根本原因還在媒體本身,說白了是一個“怕”字,怕擔風險,怕惹麻煩,怕挨批評。
二、地方保護主義作祟,輿論監督舉步維艱
本來,地方黨報貼近實際、面向基層、接近群眾,輿論監督的信息靈,便于開展批評,然而,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下,這種優勢變成了劣勢,監督反而難以開展。被批評者往往通過各種手段對輿論監督施壓干擾。一些單位從局部利益出發,對記者采訪設置障礙,甚至刁難;有的記者未到采訪地,說情電話、說情者便紛至沓來,不少好的批評報道因此胎死腹中;有的批評稿見報后,采編人員遭到打擊報復,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一些部門對開展正面報道的記者拍手歡迎,一旦涉及批評報道則敬而遠之,設置道道關卡??傊?,在地方保護主義的作用下,輿論監督的實際效果大大削弱,輿論監督的內外環境亟待改善。
三、 正確開展輿論監督,突破輿論監督的瓶頸
正確進行輿論監督,突破輿論監督的瓶頸,要注意幾點:
一要精心選題。輿論監督,首要問題是選題。因為社會上存在的問題錯綜復雜,不是什么問題都可以曝光。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輿論監督要有所取舍,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新聞事件進行剖析和評說,為大眾利益說話,從有利于促進黨和政府的工作、有利于保護群眾利益、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出發,找到政府與老百姓共同關注的結合點,根據一個時期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來確定監督內容,依據老百姓呼聲來選擇監督對象,針對社會上普遍反映的熱點問題來篩選題材。確定的選題,必須是領導關注、百姓關心的焦點問題;必須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現象;必須是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把領導和群眾關注的結合點作為輿論監督的重點,成立相應的部門,負責輿論監督的選題策劃、組織實施和效果評估,事先對每次監督要達到什么目的、從哪兒突破、搞到什么程度、由誰來采訪進行周密策劃。
二要找準切入點。輿論監督要引起公眾關注,切中要害,達到預期效果,選好切入點非常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選得準,監督就會事半功倍。黨報在選擇輿論監督的切入點上,要高屋建瓴、有的放矢。首先要從黨和政府及老百姓最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入手。媒體要掌握黨和政府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了解領導近期最關注什么,傾聽群眾的呼聲,關注社會熱點,從中找到監督的切入口。其次要從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任何矛盾都有主次之分,解決問題應當抓主要矛盾,輿論監督要善于從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下手,從薄弱環節入手,層層深入。其三要從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入手。關注老百姓的所需、所想、所盼、所怨和衣食住行方面的難題,可以讀者來信作由頭,事前介入,全過程監督。
三要掌握技巧。輿論監督是一門藝術,方法得當,可避免新聞官司,方能有效保護自己,才能使輿論監督發揮更大的效果。特別是在法制日臻完善的情況下,黨報開展輿論監督更要講究方式方法,客觀報道事實,記錄所見所聞,盡量引用對方的話,避免摻雜記者的主觀意見。在報道時機上,要選擇最佳時間,對苗頭性問題提前介入,忌放“馬后炮”;對已曝露的問題要及時介入,力戒“事后諸葛亮”。在報道手法上,嚴格按照事實來敘述,用事實說話,不添油加醋,稿件所表達的觀點或傾向也應來自于事實本身,并“留有余地”。在方式上要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多和批評對象溝通,采用和風細雨的形式,切忌居高臨下,當“審判員”,做到穩、準、狠。穩,就是積極穩妥,不可意氣用事,力戒情緒化,憑個人喜好來開展輿論監督;準,就是對被監督的事和人一定要搞準確,絕不能有任何差錯,給對方留下口實;狠,就是對該曝光的認準了堅決曝光,監督到底,做深、做透,搞出影響,不管誰說情都不行,問題不解決不罷休。
四要堅持用事實說話。開展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要求采編人員有較強的政治素質、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一顆正義之心,更需要無私無畏的精神。這樣面對社會中的丑惡現象,面對群眾的困惑疾苦,才不會無動于衷,才會竭盡全力為正義吶喊。與普通人一樣,記者也是生活在這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員,必然要與社會的各個方面發生聯系,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常常會遇到權勢、地位的干預,甚至邪惡的威脅,尤其作為范圍有限的地市級黨報,如若怕“得罪”人的話,新聞輿論監督就無從談起。因此,在新聞輿論監督過程中,采編人員的無私無畏至關重要。輿論監督用事實說話,就是要以理服人,所批評或反映的問題必須全面、客觀、公正。要出以公心,對問題進行全面了解,盡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切準問題要害,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抓主要矛盾,不要抓住枝節問題不放。同時,要遵循客觀規律,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分清是非曲直,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新聞講究用詞的準確,新聞輿論監督更要注意語言得當。地市級黨報搞輿論監督,一個基本的出發點就是反映群眾的呼聲,幫助地方和部門改進工作,而不是出于追求所謂的“賣點”和轟動效應。所以在采編過程中,必須做到平和、客觀,措辭要講究恰如其分,讓人信服,這樣被批評者也比較容易接受,挑不出紕漏,鉆不了空子,才能使批評在平實中顯示出力度和厚度,達到震懾作用。(作者單位:駐馬店日報社)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