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和諧社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
摘要: 趙娟 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群眾的心理和需求成為各電視臺關注的焦點。特別是新聞節目,其報道內容日趨平民化,而電視節目表現形式創新的研究則相對滯后,重內容輕形式的新聞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視
趙娟
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群眾的心理和需求成為各電視臺關注的焦點。特別是新聞節目,其報道內容日趨平民化,而電視節目表現形式創新的研究則相對滯后,重內容輕形式的新聞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效果。因此,有必要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對電視新聞節目編輯進行重新審視,加強電視新聞編輯的自身建設與修養,研究新聞編輯創新方式方法。
一、和諧社會與電視新聞編輯
電視傳播一方面是為了履行自己傳遞信息的告知義務,創造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它希望受眾能夠理解、認同自己所傳播的內容,創立聲譽、品牌,進而不斷提高收視率,創造經濟效益。因此,作為電視媒介傳播活動一個構成部分的電視新聞,也存在著對于傳播效果的追求。電視新聞編輯主要承擔了電視新聞節目制作過程中的兩個重要任務:一是對新聞信息內容的篩選與整理;二是確立用以表現這些內容的形式。隨著中國社會正在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受眾的需求呈現出不同層次和特點,一個是大眾心理和需求,即受眾共同的心理和需求,再一個是多元化需求。為此要使整條電視新聞或整個新聞節目為和諧社會所接受和喜愛,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在編輯過程中必須貫徹受眾意識,考慮受眾的心理和需求。
二、當前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聞對和諧社會構建的突出要求,傳統網絡新聞媒體的宣教式傳播已經不能吸引受眾。當前部分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問題有:
空話連篇。我們的一些新聞,觀眾之所以不感興趣,多犯此類毛病。文字不少,數字堆砌,有物無人,平淡無味。比如“公安機關從去年開始,對社會突出問題進行整頓和治理,破獲一批刑事大案,并在全市城鄉開展了打擊偷盜自行車的專題活動,使一些為群眾深惡痛絕的盜車違法犯罪分子落入法網,” 這些沒信息含量的空話、套話只能讓人生厭。
表現力差。這里所說表現力是指新聞報道內容對客觀事實的表現。例如,某地市臺的一檔新聞節目共10條新聞,其中竟有8條都是會議新聞,枯燥單調的會議鏡頭,單一的時政消息根本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時效性差。在一些新聞里,時常可以看到“前不久”、“最近”或“今年以來”等時間概念模糊的稿件,違背了新聞規律,引不起群眾的興趣。
畫面單調。電視新聞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目前,不少新聞還僅限于同期聲出字幕、畫面加解說的形式,一成不變,沒有美感。而實際上,隨著電視制作技術的不斷近推進,一些圖表、表格、動畫等多種形式符號均可以在電視新聞里運用,以豐富畫面效果。
三、和諧社會下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基本能力要求
高度開放的電視新聞編輯環境,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基本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較高的政治素養。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求編輯必須具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善于見微知著、明辨是非。近年來,由于我國正面臨社會轉型期,作為地方電視新聞編輯,碰到關于政策性和輿論導向片面的新聞時,如果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不強,致使這樣的新聞播出,就會產生負面影響,既影響國家政策的實施,又誤導廣大受眾。因此,對所有的稿件必須把好政治關、政策關和策略關。
快速編輯的能力。“最快地發布新聞”是新聞媒體共同的追求,報紙、廣播有出版時間和播出時段的限定,但這也使它們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對稿件進行選擇、編輯。當前電視新聞媒體可以隨時插播新聞,這為電視新聞媒體“最快地發布新聞”創造了手段的優勢。“即時發布”面對的壓力是電視新聞的“面廣量大”。與網絡新聞媒體有廣泛合作的電視新聞媒體,一般每天都有上千篇可選擇的稿件。面對數千條乃至上萬條的新聞稿件,電視新聞編輯如果不進行快速地選擇和編輯,根本不可能保證電視新聞媒體所需要的海量的新聞。
協調策劃的能力。對電視新聞媒體來說,技術的進步并沒有進一步增強編輯人單兵作戰的可能性,相反這種進步更強調了團隊作業的重要性。在電視新聞的編輯發布過程中,新聞數量多、精確處理難、速度要求快等問題使一個編輯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操作。這就需要在較大的部門范圍內組成團隊,協調作業。
隨機應變的能力。對每天的新聞報道而言,網絡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也有隨機應變的客觀需求,但它們的報道畢竟是階段性的。電視新聞編輯需要進行全時編輯,在高度開放的電視新聞編輯環境中,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地出現,隨機應變因而成為編輯環境對電視新聞編輯的無間歇的能力要求。
總之,市場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實質是素質的競爭。在新時期下,新聞媒體要切實提高電視編輯的整體素質,為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和有力的保障。
(作者單位:泌陽縣電視臺)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