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工作應始終堅持面向群眾根植群眾服務群眾
摘要: 孟衛民 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檢察機關作為黨領導下的司法機關,應
孟衛民
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檢察機關作為黨領導下的司法機關,應當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深刻認識做好群眾工作具有的時代意義,主動研究深化群眾工作的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切實把服務群眾工作貫穿于執法辦案全過程。
一、要強化為民理念,始終面向群眾,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人民性是檢察機關最根本的政治屬性,堅持群眾路線是一切檢察工作的基礎和保障,脫離了人民群眾,檢察工作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檢察干警要牢牢把握構建和諧社會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意識,以謙虛、平等的姿態與民交流,真正融入群眾、傾聽群眾心聲。要堅持強化三種意識:一是增進“親民”意識。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擔負著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圣使命。要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擺正自己與群眾的位置,對照群眾觀點,認真審視檢察工作中是否存在違背群眾意愿、背離群眾需求的問題,各項執法活動是否符合人民意志、滿足人民要求、保護人民權利,把群眾當作良師益友,真心實意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呼聲,順應民意、集中民智,在服務群眾、造福群眾的實踐中不斷提升檢察干警的素質和能力。二是升華“愛民”意識。當前,各項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以及群眾司法需求的多樣化、網絡輿情的社會化對檢察隊伍的法律素養、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這就需要檢察工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檢察工作的根本導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權益作為檢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檢察權,做到真實為民、真心愛民、真情利民。三是增強“惠民”意識。當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執法環境越來越復雜,檢察干警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臨嚴峻考驗。要積極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力戒“四風”,引導干警在為民務實清廉的同時,堅持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依法平等、公正對待群眾訴求,做到真誠、平等地與群眾打交道,使執法辦案過程真正成為改善民生、服務民生、保障民生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檢察工作親和力、公信力和人民群眾滿意度。
二、要搭建為民平臺,始終根植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人民群眾是我們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群眾的評判與滿意是檢察工作的第一標準。要立足檢察職能,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探索新形勢下檢察工作服務群眾的新途徑和新機制,切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以服務水平的新提高推進群眾工作的新提升。一是搭建聯系群眾的平臺。推行檢察干警聯系基層和調查研究聯系群眾制度,到條件最艱苦、矛盾最突出、群眾工作形勢最復雜的地方,下基層調研,到群眾中傾聽群眾呼聲,使檢察決策和工作能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行陽光檢務,深入開展“檢務公開進萬家”活動,檢察干警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增進基層群眾對檢察機關的了解,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讓檢察權始終在陽光下運行。以派駐鄉鎮、街道檢察工作站形式,深入開展下訪巡訪活動,推動職能延伸、檢力下沉,在一線服務中解決群眾訴求,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行動拉近與群眾的感情距離。二是搭建引導群眾的平臺。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拓展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途徑,把為民、便民、利民同惠民統一起來。積極關注群眾訴求,真心為群眾排憂解難,完善12309舉報電話、網上信訪、來信、來訪“四位一體”機制,方便群眾舉報、申訴、投訴,引導群眾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關心群眾疾苦,體察民情民意,暢通群眾“話語權”,充分運用報刊、電臺等傳統媒體和網站、微博等新興媒體,審慎處置涉檢輿情,正確引導輿論,凝聚檢察機關執法辦案“正能量”,提升檢察形象。三是搭建為了群眾的平臺。健全信訪工作機制,堅持檢察長接待日制度,落實首辦責任制、點名接訪、公開審查制度,加大對涉檢信訪積案的排查化解力度,堅持領導干部下訪巡訪,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變領導包案為領導辦案,變坐等上訪為開門接訪;把調解優先原則貫穿到執法辦案始終,認真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刑事和解、民行息訴、特困救助等重點工作,積極引導和幫助當事人特別是困難群體、弱勢群體應對困境、化解矛盾,促進和諧。
三、要履行為民職責,始終服務群眾,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
“立檢為公,執法為民”是檢察工作的永恒主題,檢察機關要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把維護好人民權益作為檢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群眾最關心、最關切、最關注的問題,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嚴厲打擊刑事犯罪“保民安”。群眾的幸福與安全是檢察工作的第一責任。堅持把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第一任務,健全貫徹嚴打方針的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對涉及民生問題的案件,對內設立“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優先審查、優先辦結;對外密切協同公安、法院,探索建立快速辦理聯動機制,保證案件質量,提高訴訟效率。堅持把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貫穿于檢察辦案各環節,建立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機制,積極促成雙方和解,努力營造持續穩定的社會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嚴肅查辦職務犯罪“順民意”。群眾的信任和期待是檢察工作的第一選擇。要積極回應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新希望,順應人民的意愿,不斷加大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力度。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嚴格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涉及征地拆遷、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就業、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強化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促進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格強化訴訟監督“護民權”。群眾的需求與意愿是檢察工作的第一信號。法律監督是我國憲法對檢察機關職能的基本定位,檢察機關的各項工作都是法律監督的延伸和展開,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檢察機關要強化監督措施,創新監督機制,提高監督實效,努力維護民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堅持以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作為監督的重點,堅決糾正有案不立、以罰代刑、量刑畸輕畸重、違法減刑、假釋等現象,加強對涉及勞動爭議、人身損害賠償等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的監督,依法監督糾正顯失公平的裁判,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作用,確保法律正確統一實施,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作者系上蔡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