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媒體形式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摘要: 王亞慧 輿論歷來帶有多向和互動的特點,在多媒體和全媒體的時代,我們既被輿論所影響,同時也參與其中,成為輿論的一部分。新聞工作者和一般的讀者、觀眾是不一樣的,根本的區別就是新聞工作者在接受輿論的同時
王亞慧
輿論歷來帶有多向和互動的特點,在多媒體和全媒體的時代,我們既被輿論所影響,同時也參與其中,成為輿論的一部分。新聞工作者和一般的讀者、觀眾是不一樣的,根本的區別就是新聞工作者在接受輿論的同時,也在創造著新的輿論。輿情往往變化莫測,我們在看到媒體發揮積極、健康、建設力量的同時,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是“參與擴大化”。微博異軍突起,在中國網民中的使用率已經從2011年底的26.4%大幅攀升至今年6月的50.9%,成為網民首選的“自媒體”和網絡輿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手機作為媒體終端迅速普及,微博作為個性化實時傳播工具強勢崛起,為各類群體表達意見和訴求提供了極為快速、便捷的通道;社交媒體發展迅猛,傳播影響力與日俱增。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呼應更加緊密,二者互動交融的態勢日益明顯。
二是“議題聚焦化”。輿情在迅速擴散中指向同一事件、同一焦點,單位時間內爆發出的信息量突然增多,社會輿論聚集發酵、驟然升溫,呈現燃點低、觸點多、爆點強的特點。 三是信息受眾的自主化。傳統意義上的受眾已成為信息接受者、制造者、傳播者的統一體。在心理上,人們自主選擇、深度參與、平等對話的愿望更加強烈,習慣性的逆反心理、質疑心理、宣泄心理、游戲心理明顯上升;在結構上,網民人數急劇上升;在分布上,呈現成員化、小眾化的趨勢,特別是社交媒體的發展大大推動了特定階層群體的“自由結盟”。
社會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媒體與媒體人、媒體人與受眾之間的利益對撞、目標整合錯綜交匯,實踐中的“兩難”選擇加劇著人們的“內心糾結”,呈現哲學意義上的“二律悖反”現象。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利益共同體不斷出現動態變化,有利則合、無利則散,組織目標邊緣化、社會責任模糊化現象明顯。
2010年第十期《傳媒大學學報》刊發的李良榮同志的論文,其中的幾個小標題是:“比信息傳播更重要的是信息解讀,比事實更重要的是真相,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專業精神,比發行量、收視率更重要的是公信力,比賺錢更重要的是媒體的責任”, 這里要強調的是,比傳播速度更重要的是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引導。媒體人應該對輿論有所分析,有所鑒別,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什么事情都質疑,不能逞強、獵奇,不能隨波逐流,不能拋棄法律意識。
一是堅持引導與管理。面對媒體環境的深刻變化,新聞宣傳工作應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堅持導向第一、人民至上、服務大局,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突出主題,貫穿主線,統籌安排。堅持引導與管理“兩手”并重,深入把握新形勢下輿論生成、信息傳播、媒體發展的特點、規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在服務大局中統籌推進。在應對挑戰中主動作為,下“先手棋”,出“組合拳”,打“總體戰”,主題宣傳有聲有色,熱點引導科學高效,導向把握正確,基調積極向上,運用主題宣傳壯大主流輿論。注重錘煉作風、強化素質,為提升媒體傳播水平練好內功。
二是堅持“三個統一”,即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統一起來。以“三貼近”的內容吸引、感染受眾,大力實施“數字化引領、結構化升級”工程,著力提升影響力和傳播力。應堅持真實客觀,不是局部的真實,而是整體的真實和本質的真實。
三是把握“兩個一致性”,即新聞信息與黨的宗旨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致性,與受眾需求、邊際效應的一致性。
四是結合實際,做到“真走、真轉、真改,走得扎實、轉得務實、改得真實”的“三真三實”要求。堅持全員參與、全面覆蓋,深入基層、領導帶頭,廣泛征求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在新聞戰線開展大型網絡問卷調查、領導蹲點調研、優秀作品大家評。注重社會責任、自律約束,傾力打造“責任媒體”。
輿論往往魚龍混雜,要求整齊劃一是不正確的,我們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們的輿論也很噪雜。我們必須清醒,不是任何激烈的批評都表現為真理,不是任何鋪天蓋地的輿論都代表著主流民意。加強輿論監管是政府必須加強的一項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肩負起凝聚民族精神的使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者單位:駐馬店電視臺)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