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網上傳播主動權 增強輿論引導總效應
摘要: □ 趙國巖 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
□ 趙國巖
一、深刻認識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重大意義
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是確保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的重大決策。近年來,西方反華勢力一直妄圖利用互聯網“扳倒中國”,依靠其手中掌握的互聯網先發優勢、話語優勢和技術優勢,采取更加隱蔽的滲透策略,利用社交網站大肆兜售其所謂的“普世價值”,宣揚西方憲政民主,煽動游行示威,在世界范圍內制造“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輿論,妄圖動搖我黨執政地位、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近段時間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尤其擔心中國夢會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極力矮化、曲解、抹黑中國夢,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起來,對其行為予以堅決回擊。
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是順應我國媒體格局、輿論格局發展變化的戰略抉擇。互聯網的裂變式發展帶來了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改變了我國信息傳播格局和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進一步改變著社會輿論格局。互聯網成為影響廣泛的新興媒體、社會意見的重要生成地和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宣傳思想工作的環境、對象、范圍、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正視這種變化、重視這個現實,順勢而為、因勢利導,與時俱進地調整宣傳思想工作重點。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繞開網上輿論工作講群眾工作是不行的。可以說,做網上輿論工作實質是走網上群眾路線、做網上群眾工作,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必由之路。
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是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當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會的急劇變遷,社會糾紛大量涌現,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從2009年的湖北石首事件到去年的延安城管跳踩商戶頭部事件,從“城管”、“校長”到“秦火火”,網絡傳播在突發事件的發酵過程中扮演著重要推手作用。如果網絡輿論引導有誤,不法分子就會借機造謠生事,會引發社會恐慌,動搖和諧社會的良好局面。因此,有效引導網上輿論已成為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內容。
二、把握時、度、效,打好輿論引導主動仗
做好網上輿論工作,必須把握時、度、效。把握時、度、效是做好正面宣傳的基本要求、做好輿論監督的根本準則、做好熱點引導的重要前提和占領輿論引導制高點的有力武器。針對社會熱點引導存在關鍵時刻“失語”、重要關頭“遲語”、不著邊際“亂語”等問題,只有切實拿起“時度效”的武器,才能有的放矢、切實奏效。
把握好“時”,就是對新聞事件做出快速反應。網絡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極大變化。通常而言,報紙的報道周期按“天”計算,報道“昨天”的事;電視的報道按“小時”計算,聚焦“今天”的事;網絡報道的時間則精確到分秒,隨時記錄“此刻”的事。網絡時代,如果對一些新聞事件不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在恰當時間給予回應,就可能時時落后、處處被動。因此,重視時效應成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的重要考量指標。但也要注意,重視“時”并不是越快越好,作出快速反應并不等于匆忙表態。
把握好“度”,就是對網絡輿情做出準確應對。一要找對“方向”。遇到熱點、難點和敏感問題,特別是涉及大是大非的重大問題,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正確立場、正確導向,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絕不能被一些表面現象和片面觀點所迷惑,更不能隨波逐流被人牽著鼻子走。二要掌握“火候”。要注意掌握社會思想動態和傾向性、苗頭性的輿情信息,認真分析研判,把握時機,積極應對,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導權。對需要馬上回應、及時引導的事情,不能拖拖拉拉,否則會引發議論,進而陷入被動;對剛剛發生、后續發展有待觀察的事情,并非是報道越快越好,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時間節點進行引導。三要拿準“尺度”。毋庸諱言,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但我們的宣傳報道要講究方法,拿準“尺度”,守住底線。不能把點上的問題說成是面上的問題,不能把個別問題說成是整體問題,不能把局部問題說成是全局問題。有的問題可以在全國報道,而有的問題只適合在本地報道;有的問題只需作簡要報道,而有的問題必須作跟蹤報道;有的問題要淡化報道,而有的問題應強化報道。不能因為我們的報道“尺度”拿捏不準給黨委、政府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給社會穩定大局帶來負面效應。
把握好“效”,就是確保取得最佳的輿論效果。無論是報道的時機還是尺度,都要以社會效果為第一準則。這種效果的追求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統一起來,將鏡頭和話筒對準基層, 積極回應干群的熱心關切,架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系、溝通的橋梁。這種效果的追求,要特別體現在突發事件報道、熱點引導和輿論監督的開展上。突發事件報道要以事件的處置為中心,不要以媒體為中心,要防止負面炒作,不要激化矛盾、挑動情緒。熱點引導要把黨和政府的政策解讀好,講清對熱點問題怎么看、怎么辦。輿論監督要做到準確監督、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要選取黨委和政府重視、群眾意見強烈、現階段有條件解決的問題進行輿論監督,推動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的開展,形成媒體輿論監督與黨委、政府工作的良性互動。
三、創新機制,營造良好網上輿論生態環境
互聯網是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最大變量”,我們能否沖得上、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我們應從機制上創新、從方法上突破,完善組織架構、壯大網絡隊伍,牢牢掌握網上傳播主動權,增強輿論引導總效應。
健全統籌機制,打造全媒體平臺。加快傳統媒體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轉型步伐,積極發展新興媒體,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建設集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為一體的全媒體平臺。拓展傳播領域、創新傳播業態、延伸傳播鏈條,實現信息生產、發布、傳播、共享一體化。做好網上輿論工作關鍵在人,尤其需要建設一支信得過、靠得住、打得贏的網絡隊伍。應重點加強網絡宣傳管理、網絡評論引導、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等隊伍建設,形成梯度合理、專兼結合、全域覆蓋的網上輿論工作力量。
健全研判機制,把握輿情走勢。深刻認識網上輿情信息海量、爆發突然的復雜性,加強對網上輿情的收集、分析,健全網上輿情研判機制,準確把握網上輿情走勢。積極探索網上群眾路線工作法,真誠聽取網民意見,加強對社情民意的收集梳理,提高對網上輿情的發現能力,打造網上“千里眼”、“順風耳”。加強對網上輿情的技術性和科學性分析,提高甄別能力,煉就洞察網上輿情的“火眼金睛”。健全重大輿情會商研判制度,及時為黨委、政府服務人民群眾提供決策依據。
健全處置機制,有效應對輿情。按照輿論引導貴在早、重在效的要求,健全網絡輿情處置機制,及時有效處置網上重大輿情。應第一時間對突發事件發聲、第一時間公開事實真相、第一時間回應關注熱點,形成“首聲效應”。完善新聞發布制度,迅速搶占微博、論壇等互動平臺的輿論制高點,做到網上快回應、網下快處置、結果快公布,為推動解決現實問題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作者單位:駐馬店日報社)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