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辣椒”的變奏
摘要: ——兼評王太廣散文的藝術特色□ 劉康健 真個是別有一番滋味兒在心頭,書名《青辣椒》,果然是王氏風采!燈下細嚼《青辣椒》,仿佛與太廣晤,一杯熱茶,一本新書,朋友之交淡若水,只有溫馨滿庭院。
——兼評王太廣散文的藝術特色
□ 劉康健
真個是別有一番滋味兒在心頭,書名《青辣椒》,果然是王氏風采!燈下細嚼《青辣椒》,仿佛與太廣晤,一杯熱茶,一本新書,朋友之交淡若水,只有溫馨滿庭院。二十余年間,與太廣相識相交,深為他的才情所折服,深邃的洞察力,敏捷的思辨力,犀利的文筆,勤奮的寫作,讓我自嘆弗如。
《青辣椒》幾乎容括了太廣二十余年的散文創作,本書大抵可分為三個部分,我且稱它為三大變奏曲。第一樂章就是早期散文,大多是以小評論為主,應是“青辣椒”的生長期;第二樂章就是中期散文,大多是以雜文為主,可稱為“紅辣椒”的生長期;第三樂章就是目下的散文,以懷舊散文為主,可譽為“干辣椒”的醇香期。太廣的《青辣椒》種在《人民日報》的壟溝里,長在《河南日報》的田埂上,蓬勃在《雜文報》的地頭間……可謂繁花似錦,美不勝收。每每看到他的大作發表于報刊,我都會閱讀再三,反復品味。“青辣椒”帶給我的鏗鏘之韻,“紅辣椒”帶給我的劍器之聲,“干辣椒”讓我品嘗到的綿厚醇香和悠長辣味,真是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啊!尤其是近年,太廣在散文創作中將時評、雜文的理性思辨、縝密解析與生活的思索,巧妙地結合起來,將自己的散文創作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形成了獨特的王氏風格,實在難能可貴!
“青辣椒”的鏗鏘之韻。這是太廣創作的第一樂章,發韌之作從時評政論始,確乎需要勇氣和膽識。作家的目光應當是深邃的,心隨著時代的脈搏跳動,自己不僅要做時代的弄潮兒,而且還要力求使自己成為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和發現者,洞幽燭微,思常人所不能思,寫別人所不能寫。而且這類文章在中央級報刊上發表極難,有時半個月或一個星期才有一個專欄,若非極有見地、確有水平,發表是很難的。我感覺太廣之所以在大報大刊發表眾多的時評政論,確實具有大氣派、大手筆、大視野、大胸懷。這里我單說“青辣椒”的鏗鏘之韻,這是讀后最強烈的感覺。謂予不信,請看“時論篇”、“做官篇”、“讀觀篇”,可以讓你看得熱血沸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單說他在《人民日報》“思想縱橫”欄目相繼發表的五篇文章吧。《危難之中見真情》,寫出了全國上下面對“非典”的肆虐,危難凸顯黨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深情,危難煥發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激情,危難喚起社會成員相互扶助的親情。此篇文章以情感人、動人、昭示人,可謂獨具匠心。《不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直指構建和諧社會的宏大主題,然后抽絲剝繭,指出“寬容,就是心胸寬闊有氣量,能容人容物”,“寬容大量成大事,小肚雞腸難成事”。然后筆鋒一轉,講到“容人之短”的方法、“容人之長”的胸懷、“容人之過”的雅量。太廣目光所及,筆鋒所至,大氣磅礴,氣吞山岳,僅看所寫文章標題足矣。如《抗擊非典培育民族精神》、《北京奧運彰顯的時代精神》、《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永不褪色的紅旗渠精神》、《楊靖宇的奉獻精神》、《時代呼喚焦裕祿精神》、《鄭培民精神的典型意義》、《常香玉精神的人生價值》……太廣在字里行間體現出的陽剛向上的精神價值,使每一位讀者都會從中感受到那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赤子之心,鏗鏘作響于天宇之間,如黃鐘大呂,震聾發饋。
“紅辣椒”的劍器之聲。辣椒由青變紅,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呈現的是一種成熟與老到。太廣的創作第二樂章,竊以為是以雜文為主,散見于各種報刊的雜文,可謂洋洋大觀。這時的文章就有了“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味道了。他“彈擊”時弊,強調“做人”、“做事”、“做官”的“自律”,縱橫捭闔,旗幟鮮明,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面對世俗弊端,他大聲斷喝,當頭一棒,給糊涂者一劑明白藥,給做鬼者一面照妖鏡,正如郭沫若先生說的一句話“刺貪刺謔,入木三分”。太廣的雜文作品尤如一柄柄利劍,帶著呼嘯之聲,直抵黑暗深處,擊濁揚清,懲惡揚善,令人拍手稱快。“彈擊篇”的劍器之聲,壯人肝膽,醒人耳目。那篇獲《文藝報》征文獎的《表揚公司開張》,可謂獨具匠心,結構巧妙,語言犀利,尤其讀到“天方市夜譚街莫須有胡同的蒙先生和賈小姐”時,真個令人捧腹。《革除糊弄上級的頑癥》一文,可代表太廣散文的藝術技巧。先是設問何為“糊弄”,而后列出了“糊弄”的八表象,繼而筆鋒陡轉,指出產生“糊弄”的根源是“政績饑渴癥”。其表現有四:一是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政績觀;二是領導干部的浮躁情緒;三是領導干部認識上的偏差;四是缺乏說真話的環境。到此太廣意猶未盡,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地講起糊弄之風的危害,從戰國的趙括紙上談兵,到三國的失街亭,直到現如今的“以我為中心,以名利為半徑,以個人升遷為目的”的弊端。最后,他明確地指出,革除糊弄弊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太廣散文的表現手法,多為“層層剝筍法”或“洞幽探微法”、“借古寓今法”等。但劍器嘶鳴,降魔斬妖,乃構成太廣雜文的重要文膽。
“干辣椒”的綿厚辣香。我覺得這是太廣近年來散文的質變轉型期所具有的特點。讀過他見諸報刊的散文后,我覺得昔日指點江山、劍器嘶鳴的他正在悄悄“變臉”。我們不妨細讀他的“感悟篇”和“人生篇”,真的如“青辣椒”變成“紅辣椒”,接著是“干辣椒”。“干辣椒”所給予我們的是綿長醇厚的辣香味,沒有水分,沒有偽飾,只有那份辣香直抵內心深處,讓人回味無窮。《人生如詩》、《人生如歌》、《人生如菊》、《人生浪花》、《人生的回憶》、《人生的無奈》等,無不展示了他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因真實而感人。我等也是農村娃子,每每讀到他的這些文字,心中那份柔軟被文字浸泡得無以復加。寫生活,寫過去的生活,亦寫現在的生活,大膽地寫,對比著寫,字里行間充滿了他對生活的熱愛。他筆下的風情是帶有汝河水氣的,是帶有宿鴨湖野花味的,是帶有汝南老城中“油茶”香味的……他率真地講了“第一次坐汽車,去縣城開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激動,“把頭伸出車窗外,想讓每個熟悉的人都看見”。他又講了吃“二庫糧”時的坎坷遭際,以及考上學以后的興奮之情……他的文字是平實而優美的,他的敘述是娓娓道來的,他的洞識是深刻而獨到的,這就是“干辣椒”的三味真諦,文章到老意氣平,這個“變臉”變得好!
送君一盤“青辣椒”,讓生活的鍋碗瓢盆的交響更加有滋有味,豈不妙哉!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