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煤
摘要: 王太廣我得了神經性耳聾后,四處求醫,療效不佳,有人推薦山西運城一家醫院,專治此癥。到了那里,醫生看后開了20多副中藥。為了熬藥,家里專門買了一些蜂窩煤,望著這么多年不用的蜂窩煤,不禁想起了蜂窩煤的
王太廣
我得了神經性耳聾后,四處求醫,療效不佳,有人推薦山西運城一家醫院,專治此癥。到了那里,醫生看后開了20多副中藥。為了熬藥,家里專門買了一些蜂窩煤,望著這么多年不用的蜂窩煤,不禁想起了蜂窩煤的往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人根本買不到煤,燒煤的只有吃商品糧戶口的人。為了燒柴,我經常下地拾柴禾、摟樹葉,到公社機關單位的食堂旁邊撿煤渣。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我參加工作成家后,有了戶口本也就有了購煤證。當時駐馬店市有賣蜂窩煤的,但沒有買,一是不好運輸,二是價格高,三是買的少,沒有買些散煤回去自己打蜂窩煤合算。
要打蜂窩煤,最好是無煙煤。打蜂窩煤前,先將散煤過篩,把煤塊、煤石挑出來。然后,準備些細黃土細煤摻和,土多了燒不著,土少了燃燒后渣易碎。兌水也很講究,水少了煤土粘不到一塊,多了打的煤球立不成塊,容易堆,且孔不直,影響通氣。因此,煤、土、水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勾兌,三者絞拌勻而成。打蜂窩煤的工具很簡單,模具內有12根圓鋼柱,把煤裝進去,蓋好上壓板,再用木錘一陣猛打,壓到一個刻度,去掉蓋板,渾圓的蜂窩煤就倒出來了。然后,在地上晾曬幾天,等到煤球干了,再一塊一塊地搬進屋里。隨燒隨夾,比較方便。
1986年夏天,我們家終于在汝南縣計生委家屬院分到一套40多平方米的單元房。在未搬家之前,我專門到駐馬店買了一噸散煤,在農村老家打蜂窩煤,幾個親戚打了幾天才打完。在往縣城搬家時,煤球就占了卡車的三分之一,搬到家里幾乎占了整個陽臺。夏天,陽臺上的蜂窩煤成了蚊子窩、蜘蛛窩,遇到刮風,煤灰飛揚。那時候的生活質量就是這樣,但心里一直感到很舒暢。
燒蜂窩煤是很麻煩的。每放進火爐里一塊蜂窩煤就要把底層燒盡的蜂窩煤用火剪夾出來,然后再按序對眼碼放,最上邊的是新的。如果是夜晚做過飯、燒過水,需要封火時,底層的兩塊就要清出,最上邊的一塊要盡量錯開眼,這樣即使有點跑火,也不會燃燒多少,能夠確保第二天早晨火不會被熄滅。燒蜂窩煤的問題比較多。一是煤渣太多,每天少則三四塊,多則五六塊。二是不衛生,清掃時塵埃飛揚。三是火苗小,人口少的沒啥,人口多的,再遇上客來,炒菜、做飯太慢,讓人急得不是拿扇子扇,就是塞上劈柴燃。盡管這樣的生活,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了。
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有門道的人從大城市搞到液化氣罐,燒火做飯快多了。但由于購氣太難、太貴,平時舍不得用,只有急著上班時或家來客人了才舍得用一次。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液化氣逐步進入了普通市民家中,尤其是西氣東輸豫南支線的開通,城市的多數家庭使用了天然氣。天然氣既便宜又氣足,火頭還大。這比當年燒蜂窩煤不知強了多少倍。
雖然蜂窩煤已很少用了,但在艱苦生活的年代起過一定的作用,同時也成為心中難以抹去的記憶。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