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隊長
摘要: □王太廣麥收前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二姐打來的電話:“老隊長李芳清病了,你知道嗎?”我說:“不知道。”她說:“老隊長已經被送到市中心醫院急救室了。”我和妻子立刻趕到醫院
□王太廣
麥收前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二姐打來的電話:“老隊長李芳清病了,你知道嗎?”我說:“不知道。”她說:“老隊長已經被送到市中心醫院急救室了。”我和妻子立刻趕到醫院,看到老隊長鼻孔里插著氧氣管,雙眼緊閉,我的心里一陣酸楚。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管理體制是“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生產隊是最基本的核算單位,也是最基層的單位,因而生產隊長被人稱為“盡頭官”。
雖說生產隊的干部官帽不大,但權力不小。當時有一個順口溜:“得罪了隊長干重活,得罪了會計挨筆戳,得罪了保管挨秤砣。”生產隊長的權力不僅體現在派活上,就連年輕人想當工人、當兵、上學,也少不了過隊長這道“門檻”。如果隊長不同意,大隊不蓋章,那是絕對辦不成的。除此之外,外出、領結婚證等也要經過隊長同意。
當隊長不僅有權力,還有不少好處。隊長雖說也是靠掙工分過日子,但每年有一定的補助。社員們上工了,隊長可以回家睡“回籠覺”。社員們干重活,隊長可以干輕活。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到了吃飯的時候隊長可以作陪。
然而,我們生產隊的隊長不是這樣的。他叫李芳清,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1957年復員時已是排長,組織上給他安排工作,他不同意,毅然回鄉務農,并把幾百元復員費全部交給了生產隊。我們生產隊就用這些錢買了3匹馬和一輛車。
李芳清自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當隊長,一直到90年代末才卸任。李姓在我們生產隊雖然是大戶,但李芳清沒有門戶之見,一碗水端平,使我們生產隊形成了民風淳樸、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良好風氣。
也許是當過兵的緣故,李芳清政治覺悟高、愛國意識強,處處以身作則。他心直口快,看到不順眼、不合理的事就指出來,遇到損害集體利益的行為敢管、敢批評。尤其是“文革”期間,在政治掛帥、以階級斗爭為綱、運動不斷的情況下,李芳清信奉“路線難分又難辨,上面管線我管干。我靠勞動來吃飯,管他路線不路線”的原則,我們生產隊沒有因政治運動影響過生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生產隊無論是糧食生產還是副業生產,無論是集體經濟還是農民收入,在公社、縣、地區一直是先進單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生產隊三間文化室的墻上,錦旗、獎狀掛了兩排也沒掛完。我們生產隊被評為先進單位,李芳清也被駐馬店地委、行署授予“復員退伍軍人先進個人”和“農業生產先進個人”等稱號。
受人尊敬的李芳清于
李芳清的一生,正如村黨支部書記劉生在其遺體告別儀式上所言:“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李文祥’,他的思想境界就是咱河南人‘三平精神’的生動體現!”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