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情深
摘要: 王太廣一種力量在猛烈地叩擊我的筆鋒,我知道,這是玉米的力量,它正穿過遙遠的時空望著我,并用一種無言的力量,督促我記下這些金黃的詞匯:玉米、玉米!古老的練江河,從駐馬店西部流出,似一條綠色的瓜秧在
王太廣
一種力量在猛烈地叩擊我的筆鋒,我知道,這是玉米的力量,它正穿過遙遠的時空望著我,并用一種無言的力量,督促我記下這些金黃的詞匯:玉米、玉米!
古老的練江河,從駐馬店西部流出,似一條綠色的瓜秧在駐馬店以東的平原上蜿蜒。我的故鄉就在練江河的支流上,它也有一個名字叫“小草河”。河岸上的土地是沙漿黑地,人稱“清早軟,上午硬,到了晌午錛不動”。那時候,全莊人認識的字加在一起還不夠裝一口袋,可家家都懂得,在五谷雜糧中,玉米雖然沒有小麥的靈秀、谷子的嫵媚、芝麻的妖冶,但它卻有家鄉人那種吃苦耐勞、柔韌頑強的品質,有著松柏一樣的性格和蠟燭一樣的獻身精神。干旱的坡地上,它可以立足,積水的低洼處,它可以扎根。縱然在土質極貧的沙漿黑土地上,它也可以憑借自己深埋于土、極具穿透力的根須汲取養分,開花育穗。它向人們索取的只是獲得生長的基本條件,而向人們奉獻的則是自己的果實連同整個軀體。正因為這樣,家鄉人喜歡種玉米,對玉米有著特殊的情感。我從小就和玉米結下了不解之緣。吃的是玉米面饃,喝的是玉米糝兒稀飯,燒火做飯用的是玉米稈和玉米芯子,坐的是用玉米棒葉子編的草墩子。
夏天到了,土地上,溝壑里,到處是一人多深的玉米,風一吹“嘩嘩”作響。鉆進玉米地就像鉆進了原始大森林,使人產生許多離奇古怪的聯想。三伏天,下過一場透墑雨,驟然放晴,日落時分,蹲在地上用耳朵貼緊地皮,會聽見“砰砰叭叭”的響聲,那是玉米吸取雨水后拼命拔節的聲音。
玉米像列隊接受檢閱的將士,整整齊齊地站在大平原上。玉米葉子又大又嫩。每片玉米葉像炸開的一道黃色的閃電,尤其是當風吹過時,那片片葉片“一”字樣的閃現開去,形成千軍萬馬奔騰不息的壯觀景象!
玉米葉懷揣著一個又一個碩大成熟的果實直立著,整整一個季節的奔波使它顯得有些憔悴,可那一穗穗燦爛的果實卻顯得如此充盈且富有朝氣。
到了玉米收獲的季節,閃亮的鐮刀在陽光下飛快地舞著,猶如一群起伏在秋田里的銀鴿,偶有不慎,鐮刀碰到了地上的石頭、碎磚塊等硬物,會發出刺耳的撞擊聲,但這在收獲者的心中卻像一首和諧的贊美詩,空氣中飄動著時高時低、時快時慢的蟲鳴,安詳的天空用蔚藍色把大平原豎立圍在中央。玉米成片整齊地倒下,成熟的玉米在空氣中翻著一個又一個幸福的跟頭,鮮紅的陽光把血色毫無保留地拋灑在大地上,黃澄澄的玉米堆點綴其中,給人們帶來遐想、帶來希望。
掰掉玉米棒的玉米稈,靜靜地躺在地上,被均勻地鋪展開來。捆扎時,玉米稈發出“嘩啦、嘩啦”相互碰擦的聲音,干巴、枯燥,讓人感到空曠和孤獨。
玉米棒分到各家各戶后,需要把外邊包裹的幾層葉子去掉,把緊貼在玉米粒上的兩三片葉子留下來,捋上去,然后找玉米棒大小差不多的系在一起,搭在竹竿上、木棍上或繩上晾曬。待曬干后,一家老少得空就圍坐在一起用鏍絲刀、剪子、細鋼筋棍捅玉米粒。一般是一個人先在囫圇的玉米棒上每隔三四行沖一行,便于其他人用手掰玉米粒。就這樣,大人放工后、學生放學后或吃完飯后,掰玉米就成了全家人的主活。到了夜晚只要有沖好的,為了省油就不用點燈,用手約摸著掰。掰著玉米棒,講著閑話或故事,其樂融融。
有了玉米,可以熬玉米稀飯,可以磨玉米面,可以做玉米餅子。家家飄起了玉米的清香。有一天,我們到宿鴨湖西岸老莊干活,收工后我到大伙上把鍋蓋一掀,滿滿一鍋稀溜溜、香噴噴的玉米稀飯。隊長讓我盛一碗喝并調侃道:“一吹三尺浪,一吮三道溝,要不是宿鴨湖建大壩早已沖到淮河里了。”我嘴上笑笑,心里卻一酸。
我們那一屆的高中本來該1974年底畢業,結果上級要求推遲半年畢業,讓我們繼續在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975年春天,當大隊通知說公社種子站培訓玉米制種員時,隊長首先想到了我。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務,虛心向公社的玉米制種技術員楊常法學習。我按照玉米制種的技術要領,把幾畝地打成畦,把母本、父本的玉米種子嚴格區分開來,然后精心地間苗、施肥、鋤草、澆水。當父本玉米出穗后,就按照技術要求收集天纓上的花粉,再用紗罩噴灑在母本玉米棒子的胡須上。這就是玉米的人工授粉。通過父本花粉與母本雜交制成的玉米種子,等來年種上后,棒子大、產量高。我雖然一個人整天鉆在玉米地里,既悶熱又枯燥,既艱苦又受累,但一想到經過自己的努力,能使生產隊有了玉米良種,能夠增產,能夠為生產隊作貢獻了,心里就高興了,勁頭也就足了。
一晃30多年過去了,我對玉米一往情深。因為我的動脈里依然流淌著玉米的精血,骨骼中照舊積淀著玉米的營養。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