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宿鴨湖
摘要: □王太廣宿鴨湖是美麗的湖,是伴我成長的湖,是給我力量的湖。我的故鄉位于宿鴨湖西岸練江河下游河灣的張莊。小時候聽老人們講,我們這里春、夏、秋三季,不是春旱夏澇,便是夏旱秋澇,人們過著貧苦的生活。有
□王太廣
宿鴨湖是美麗的湖,是伴我成長的湖,是給我力量的湖。
我的故鄉位于宿鴨湖西岸練江河下游河灣的張莊。小時候聽老人們講,我們這里春、夏、秋三季,不是春旱夏澇,便是夏旱秋澇,人們過著貧苦的生活。有這樣一首民謠:“蛤蟆撒泡尿,大水沖塌龍王廟,鬼也哭,狼也叫,嚇得神仙到處跑。白天等,黑夜熬,種一葫蘆打兩瓢。”這便是宿鴨湖一帶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1958年,黨和政府為了讓這一帶的群眾不再受水旱災害,決定在這片雜草叢生的沼澤地上修建一座人工水庫。當時組織了汝南、上蔡等縣的10多萬名群眾,經過4個月的苦戰,筑起一條35.29公里的半圓形土壩,把經常泛濫成災的汝河、臻頭河、練江河等10多條河流攔腰截斷,憑借西、南兩面較高的地勢,把原宿鴨湖、官場坡、高井坡等圍在中間,形成一個近700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庫,使沿湖周圍幾個縣的百余萬畝洼地變成了良田。
修建水庫需要移民,我們村位于宿鴨湖西部的淹沒區,屬移民之列。開始我們移到水屯公社石莊大隊的燕莊,到了1962年又移到水屯大隊。雖然人遷走了,但村莊舊址還在,只要不是汛期,還能種莊稼,因此生產隊留下幾個社員在那里喂牲口、種莊稼,到了莊稼成熟時再統一派勞力去收。我上高中時,也曾跟社員們一起回去干活。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生產隊將宿鴨湖西岸的灘涂地分給了各家各戶。到了農忙季節,我也會去宿鴨湖湖坡收割莊稼。隨著國家對濕地保護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們在宿鴨湖兩岸的200多畝荒地上全部栽了楊樹。如今,這些樹已長成參天大樹,像綠色的明珠鑲嵌在宿鴨湖西岸,成為保護宿鴨湖濕地的一道天然屏障。
去年冬天,我隨市領導從宿鴨湖西岸的水屯鎮鐘樓村進入宿鴨湖。雖然已是冬季,但不知名的水鳥或走或游,不停地闖進我們的眼簾。宿鴨湖是鳥的王國,長年有數萬只天鵝、鴛鴦等鳥類在這里駐足安家,棲息繁衍,還有野鴨、信天翁等水禽,數萬只候鳥在湖區筑巢。
在宿鴨湖東岸綿延數十公里的水中,不多遠就有一排排竹竿插在水中,這是人們用圍網擺起的“高架網”。“高架網”像葫蘆型的口袋,魚兒只能進,不能出。一個“高架網”可將幾十畝水域的魚類一網打盡。據宿鴨湖水庫管理局局長張東升介紹,宿鴨湖是平地起湖,面積大,光照充足,水質營養豐富,適宜各種淡水魚生長。這里盛產鯉魚、鰱魚、河蚌、河蟹等38種水產品。宿鴨湖生態大閘蟹于2004年獲得“河南省首屆水產品博覽會名優土特產品獎”。
我們上岸后,在桂莊港臺上看到一艘裝滿鮮魚的大船,兩名漁工正往網兜里裝魚。不一會兒,一大網兜魚被吊車緩緩提起,慢慢放入岸上的卡車里。我問開吊車的師傅:“這一吊有多少公斤呀?”他看了看電子秤,面帶微笑地說:“462公斤!”
寒風習習,湖水粼粼。望著這肥實的魚兒,望著這遼闊的水域,我突然覺得,這好像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樂曲。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