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當代文化 文學

評王太廣散文集《回望鄉村》

2014-05-30 19:44 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責任編輯:guanli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一半是文學 一半是歷史——評王太廣散文集《回望鄉村》劉清珍讀罷王太廣的《回望鄉村》,忽然想起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意思是說,《

一半是文學 一半是歷史

——評王太廣散文集《回望鄉村

劉清珍

讀罷王太廣的《回望鄉村》,忽然想起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意思是說,《史記》既是史書,也是文學。作為史書,它是最高水平,無人能比;作為文學,它是最高造詣,無出其右。司馬遷是用文學手法寫史,王太廣是持史家筆法作文。《回望鄉村》雖不能與《史記》相提并論,但僅從它亦文亦史這一點看,二者卻是相同的。本書作為文學,見諸報刊的評論已有多人多篇,但作為史書的價值和意義,似乎尚未引起重視。

為什么說《回望鄉村》也是一本史書?

首先,它符合史書的最基本要求——實。為了給后人留下真實的歷史,史書中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都要力求實寫,不允許虛構和夸張。這本書共收集87篇文章,凡書中所寫的主要人物皆有名有姓、有住址、有身份,大部分人物還健在;書中所涉及的地點也大都在駐馬店和汝南,其中的村莊、街道、河流、道路、城鎮等都是真名,都是實指;而書中所述之事則為作者親歷、親見、親為,其中的一些當事人、見證人至今還與作者保持著聯系,所以其敘事便不敢稍加編造和虛夸。書中人、地、事的真實性猶如新聞報道,是可查、可尋的。這對于文學的正宗——詩歌、小說、戲劇的創作而言則是一大忌諱。因為夸張與虛構是這些文學體裁的突出特征。即使作品中的人和事有所悖,但那是經作家改造、創新過的。如小說中、舞臺上的曹操,作為藝術人物,典型的文學形象,與雄才大略、文武兼備、治國有方的歷史人物曹操不可同日而語。詩歌中的真人實景也是極度夸張了的,如李白所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在文學體裁中,只有人物傳記、紀實性散文才要求像《回望鄉村》這樣寫實。

其次,實寫并不一定就是史書,說《回望鄉村》是史書,還因為它有著清晰的史跡可循。這本書的內容大都是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直到現在作者的所做、所歷、所感、所憶,反映了近半個世紀來,駐馬店、汝南地區農村、農民、農業所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猶如一部“三農”發展史。這50年來,農村體制機制和組織形式的巨變,農民物質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巨變,農業經營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巨變,鄉間交通、通信、住房、水電等的巨變,以及這些巨變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全書中都有生動而具體的表現。比如《車把式》一文,作者從自己生產隊1962年的牛車寫起,寫到“四清”時新添的一輛馬車,再到1969年又添置一輛更好的馬車,成了當時全村人的驕傲,一直寫到改革開放后,這些牛車、馬車逐漸被大、小拖拉機和汽車取而代之,最后成為文物進了博物館。其他如《鄉浴》、《鄉宴》、《鄉路》、《麥收》、《話務員》、《自行車》、《蜂窩煤》、《炊火的記憶》、《紅薯啊   紅薯》等文,分別從農民洗浴、農村宴請、民間道路、農業機械、農村通信、農民日常生活等方面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歷史留下了中國農村近50年來由農耕文明向現代文明、由鄉村文明向城市文明過渡的事實。

再次,視《回望鄉村》為史書,還是因為其作者有客觀、公正的歷史觀。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是秉筆直書,不以史家個人好惡來對待歷史,而是把歷史事件、人物放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去看待。這本書所寫時間跨度50年,包括農村大集體與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兩個時期。書中大量內容還大都是大集體時期的。怎么看待這一時期的農村,目前社會上褒貶不一,似乎貶多于褒。而本書作者既沒有掩蓋當時農村一窮二白的面貌、農民缺衣少食的窘迫,也沒有忽略當時取得的突出成就,更沒有忽視廣大農民為改變面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重要貢獻。在王太廣的筆下,無論是鄉干(《鄉干》)、鄉師(《鄉師》)、鄉醫(《鄉醫》)、生產隊長(《想起了生產隊》),還是飼養員(《人生如歌》)、車把式(《車把式》)、種瓜人(《偷瓜》)、普通社員(《吹豬》)等各種人物,都顯得勤勞、善良、敬業、樂觀。他們生活貧苦但充滿希望,身處困境卻不怨天尤人,這就是大集體時代農村人的精神風貌。上述作品中還具體展示了當時在河湖治理、農田水利、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村干部作風建設、農村教育、農村醫療、農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績。這就是唯物史觀。

當然,視《回望鄉村》為史書是指其存史價值而言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史書。但它的重要意義是不應低估的。

第一,它為民寫史,填補了史書的空白。傳統史書,比如《二十四史》,入選人物講究“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從沒有一部史書是寫民的。但這本書中卻寫了許多普通農民,比如《鄉思》中的天順爺,《鄉師》中的民辦教師實際上也是農民的劉付元老師,《鄉醫》中的鄉村醫生實際上還是農民的楊成堂老先生,《吹豬》中的韓振國叔叔,《車把式》中的韓貴良、大領叔,《懷念寫信》中的朱元臣大爺、生產隊長李芳清、種瓜的老漢、養蜂人、作者兒時的伙伴,更有作者的父母等,他們不僅都有優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而且為農村的發展、為國家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他們又太普通了,在史家的鴻篇巨著中怎么也不會有他們的名字。王太廣這本書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為最普通的農民寫了史、立了傳。

第二,它為后人寫史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在學術界很早就有人提出批評說,現有史書,無論是傳紀體史書,還是編年體史書;無論是通史,還是斷代史,都是為王朝興衰寫史,為帝王將相立傳。而實際上,應該說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農民(奴隸)史。但是農民在歷朝歷代的史書中,要么是供人驅使的奴隸,要么是聽人擺布的愚氓。他們無名無姓,沒有任何歷史地位。這種顛倒的歷史應該顛倒過來。相信今天的史界精英,或今后的歷史學家,一定會編寫出一部中國農民史。王太廣《回望鄉村》的內容雖然寫的是駐馬店、汝南地區,或者說是整個豫南地區的農民、農業、農村,但卻極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視為近50年來中國“三農”發展變化的縮影。這是未來撰寫中國農民史,或撰寫當代中國發展史都不可或缺的最為原始的資料,猶如漢簡之珍貴。

當然,本文從史的角度評價了《回望鄉村》,并非忘記了它作為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這從文章標題即可看出。只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而已。無需多說。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东山县| 始兴县| 兴海县| 拜泉县| 阿坝县| 西吉县| 钟祥市| 凯里市| 谢通门县| 饶阳县| 锦州市| 栾川县| 昭通市| 吕梁市| 奈曼旗| 科尔| 玉龙| 六盘水市| 鄯善县| 丰顺县| 日照市| 龙海市| 临江市| 阆中市| 沅江市| 海盐县| 大埔区| 汝南县| 通榆县| 香港| 陈巴尔虎旗| 南京市| 万宁市| 凉城县| 清流县| 会东县| 陆川县| 丰台区| 尼勒克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