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中的傳統地域寫作
發送短信 zmdsjb 到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吳 群捧讀《回望鄉村》,我腦海里浮現出一位詩人的詩句:“我是生自土中/來自田間的/這大地/我的母親/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的深情。”之所以產生這種聯想,是因為王太廣散文中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他
吳 群
捧讀《回望鄉村》,我腦海里浮現出一位詩人的詩句:“我是生自土中/來自田間的/這大地/我的母親/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的深情。”之所以產生這種聯想,是因為王太廣散文中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他把筆觸放在田間地頭、村野院落、鄉村集市,寫農事家事、鄉風鄉情、歲月風情。這本集子可以說用鄉音、鄉情、鄉土滋養的文字寫出了熱的鄉土、親的鄉土、戀的鄉土、美的鄉土。
《回望鄉村》根植于水屯的水土,枝蔓于天中的天空。寬廣而厚實的鄉土,不僅能長出樹林、莊稼,而且能生長出最質樸的情感與最眷戀的文學。鄉土,能勾起人們純美的夢幻,點燃作者的激情,引爆驚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回望鄉村》感情渾厚,底氣十足。王太廣的散文,似乎總是在漫不經心地講述著自己家鄉的人和事,語言不算優美,敘述也不激昂,故事并不復雜,可是,那些不被人注目的平凡人生、瑣碎事物,卻隱藏著他內心深處的深沉。他在《鄉宴》中寫道:“表哥家的院子里真是熱鬧。十幾張大木桌緊挨著,擺滿整個院子,一口大鐵鍋熱氣騰騰,幾個大蒸籠呼哧呼哧喘著粗氣。村里男女老少都趕來了,有的幫著迎客,有的幫著接禮,有的幫著擇菜,有的幫著燒火,有的幫著洗刷碗筷……不一會兒,傳出鄉村廚師粗獷而洪亮的聲音:開席嘍……”
寫收麥忙碌的場景:“吃過晚飯,人們就開始蹲在家門口、庭院里蘸著月光磨鐮刀了,一把又一把被磨亮的鐮刀就像一彎彎新月,掛在每家庭院的墻壁上。翌日,天還未亮,麥田里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男女老少齊動員,年輕力壯的男女在前頭揮舞著鐮刀,刷刷刷,一壟一壟的麥子應聲倒下。年邁者把割倒的麥子打成鋪子,準備裝車運到村頭的打麥場。孩子們有的幫大人送水、送飯,有的在車輛裝運之后拾地上的麥穗…… ”
這些文字讓我覺得踏實,讓我覺得真切。這樣的文字,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
鄉情風俗散文要寫“活”,是在對鄉情風俗了如指掌的基礎上,用鮮活的文字加以詮釋。王太廣善于運用純真的鄉土語言寫風俗。如《拾糞記》中有“拾糞歌”:“背起糞筐竅門多,騾馬要屙上大坡。牛糞堆到村頭上,要拾狗糞找草窩”。若是旁人寫到這里,必定換一些文雅的字眼 ,但是王太廣卻毫無顧忌地寫出來。讀到此處,讀者無不發出會心的微笑。粗而不俗、活潑生動的語言成為本文的特色之一。
《回望鄉村》還應是一座鄉土風情博物館。王太廣不僅把《鄉風》、《鄉雨》、《鄉雪》、《鄉燈》、《鄉路》等自然景觀陳列于此,還把《鄉醫》、《鄉戲》、《畫畫》、《照相》、《話務員》、《車把式》、《交公糧》等帶有特定歷史痕跡的人物和場景一一實錄,留下了一串串久遠而真實難忘的歷史痕跡。讀完掩卷,讓人身心俱輕。
一本《回望鄉村》,一幅民俗風景,一段歷史記憶,一個久遠的年代,一份溫馨和美好。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