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小兵到紅衛兵
發送短信 zmdsjb 到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王太廣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讓人回味;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暉,讓人溫暖。回憶童年,會讓世間萬物變得安靜,讓心情放松。回憶起小時候從紅小兵到紅衛兵的歲月,不免感覺自己有些幼稚,甚至荒唐。1965年9月,
□王太廣
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讓人回味;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暉,讓人溫暖。回憶童年,會讓世間萬物變得安靜,讓心情放松。回憶起小時候從紅小兵到紅衛兵的歲月,不免感覺自己有些幼稚,甚至荒唐。
1965年9月,我到水屯完小上學,次年就趕上“文革”了。那時候,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盛行,老師要參加公社組織的批斗大會、游行示威等活動,學校經常停課,我們只能跟著看熱鬧。
不久,學校成立了“紅衛兵總部”、“紅小兵總部”,高年級的學生不僅參與社會上的“破四舊、立四新”活動,還反對考試、反對師道尊嚴等。我們低年級的學生也分批加入“紅小兵”。我當上紅小兵后,胸前戴著“紅小兵”牌,走到哪里都覺得神氣十足。
那時候,紅衛兵可以參加全國性的“大串連”活動,我們紅小兵只能停課鬧革命。不上課時,我們到處跑著玩,到水屯街上看游行隊伍,到供銷社百貨商店門口的戲臺前,看“河造總(河南省造反總司令部)”與“二七”兩派的對壘戰。
后來,我們復學了,但沒有課本,學的是毛主席語錄、報紙上的社論,還有傳單上的內容。班里還經常舉行斗私批修發言、革命大批判活動。
在批判“白專道路”的時候,學校為培養又紅又專的接班人,經常組織我們勤工儉學。學校號召學生積草木灰,我們就把家里的草木灰收集起來,攢夠一籃子后帶到學校交給老師。因為學校經常公布紅小兵、紅衛兵交草木灰的數量,我為了多交,曾經幾次跟三姐搶草木灰,我們兩個甚至要打起來。
1969年,蘇聯侵占我國領土珍寶島,全國人民義憤填膺,解放軍邊防戰士奮起反擊,毛主席發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偉大號召。我們發現不少紅衛兵在學校后操場的溝里挖防空洞,我們紅小兵也不甘示弱。結果挖了幾天,才挖1米多深。即使是紅衛兵挖的防空洞,也像紅薯井一樣,藏不了幾個人。到了第二年夏天,防空洞被雨水沖刷后,就坍塌了。
上了初中后,我不僅加入了紅衛兵,還成為紅衛兵總部的副職。每天上午8時前,我要逐個教室檢查“天天讀”時間學生到校就讀的情況。這件事雖然繁瑣,但戴著“執勤”的紅袖章,往每個班級教室門口一站,被同學們看時感到很神氣。
學校為了防止學生“變修”,不僅開設農業基礎知識課程,還經常組織我們參加集體勞動。我們到香山、燒山拉石頭、石子,到汝南縣韓莊公社拉沙……老師讓我們在勞動中學習和掌握種田技術,體會農民勞動的艱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樹立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從紅小兵到紅衛兵的過程,是一種扭曲的人生成長過程。本該坐在教室里學習,卻浪費了美好時光,參與了不該做的事情。本該接受“真善美”教育,接觸的卻都是血腥、混亂和恐怖。這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經歷。好在粉碎“四人幫”后,恢復了高考制度,教育走上了正規,我和許多人一樣開始走進教室,鉆進書堆,苦讀求學,立志把耽誤的時間補回來,這才重圓了夢想。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