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肥
摘要: 王太廣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從上初中開始,無論是星期天,還是節假日,我都到處拾糞。拾糞前先在白臘條筐底墊上一層草或樹葉子,以防止稀屎糞便淌出來,滴到身上。我在拾糞過程中還
王太廣
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從上初中開始,無論是星期天,還是節假日,我都到處拾糞。拾糞前先在白臘條筐底墊上一層草或樹葉子,以防止稀屎糞便淌出來,滴到身上。我在拾糞過程中還掌握了一些技巧:拾人屎,就到村頭的河坡里、地頭的溝渠里、樹林里;拾牲口糞,就順著駐新公路走,來來往往的馬車、牛車、毛驢車比較多,隔不遠就會有一攤牲口糞,當然,有的糞已被車輪子軋成了片狀。我和張妮、張順在一起拾糞時,往往是誰先看到就屬于誰,如果同時看到就相互禮讓。我們在拾糞中還觀察到牲畜和家禽拉的大便各有特點,很藝術,就像標點符號一樣:牛拉的是立體的句號,馬、驢拉的是冒號,豬拉的是加粗破折號,雞拉的是分號,狗屙的是感嘆號,羊撒一路省略號。
我們拾到的糞并不是馬上交給生產隊,而是倒入各自的糞窯子里,等積攢多了再找會計過稱、計賬、換工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由挎糞籃、背糞筐發展到拉架子車拾糞。記得1973年夏天,我和張妮、李老毛在駐馬店鎮東風路拾糞時,碰見一老農從共和巷的一個公共廁所里挑出兩桶糞,剛走不遠,就被看廁所的人發現了。于是,老農挑著糞桶往東邊跑,人家在后邊追。由于跑得急,老農一不小心摔倒了,一個糞桶也跟著倒了。追者見此情景實在不忍心,轉身就走了。那老農立即起身扶起倒下的糞桶,毫不猶豫地用雙手將地下的糞湯子捧進糞桶里。由于老人捧得快,刮得凈,結果糞桶里的糞湯子只比原來少三四指!老農見糞湯子滲進路上的土里還心疼得不得了。
那時候,拾糞的人不分城鄉、不分男女、不論老少、不講職務高低。不光公社書記拾糞,連縣委書記也挎糞籃子。一些大隊干部、生產隊長、知識青年隊長去公社開會或到集上辦事都是邊走路邊拾糞,就連城市里中小學生的暑假作業、寒假作業,也是拾糞,且有指標任務。那時候,在每個人的心里,真正把積肥當作大事了,更可笑的是有的人等著解手,但為了自家多積肥,竟然憋著也要趕回自家的茅廁完成。那時為了增加肥源,一般建廁所的位置都選擇在路邊或十字路口,且有明顯的標志。夏季搞高溫堆肥,冬季挑河泥、挖塘泥,就連每家房屋的地皮也要挖掘出來堆肥。
每年七八月份,越是酷暑難當、狗吐紅舌、人找蔭涼的時候,越是搞高溫積肥。主要是利用高溫天氣,把麥秸、麥糠、雜草、草皮、各類瓜秧等不易分解的廢棄物集中在一起,經過打碎、吃飽、喝足、踏實、封嚴5個環節,加速其腐爛程度,縮短腐熟時間,提高肥料質量。縣里、公社和大隊都要巡回檢查、評比各生產隊的高溫堆肥情況。
每年冬季,俺隊的隊長就會派人把莊前邊河里的上游打上土堰,把河水排干,組織勞力挑河泥。1974年寒假,我參加了挑河泥勞動。勞力們從河岸邊各自選一個位置,從河邊開始挑,挖一锨往河岸上一甩,慢慢地挖成一個窯窯,有了硬底,就可以下腳了,再繼續挖。挖河泥有男有女,說說笑笑,干活不累。一會兒這個挖出一只老鱉,一會兒那個挑出一根泥鰍或黃鱔。挑河泥是個力氣活,盡管天氣很冷,但沒干多大會兒,人們就把棉襖脫了。半天功夫,河岸上甩滿了厚厚的一層灰色的河泥。幾天之后,撂在河坡上的河泥慢慢凝固或半干時,再組織勞力翻起來或抬走。
那時候,為了把農業生產搞上去,有人竟想出了挖房屋地皮積肥的點子。經公社、大隊、生產隊層層動員后,社員們的思想并不一致。因為農村有個風俗,誰家經濟條件好,常常稱為“家底厚”,如果把家里的地皮挖掘出來當肥料,就等于把家底給掘了,多心疼人啊!為此,有的社員與干部對著干,公開反對;有的暗里反對,把偏房、灶房或豬圈里的土挖出一點頂任務。當大隊干部檢查時發現,幾天下來沒積多少肥,認為是階級斗爭新動向,立即作出幾項決定:凡是地富反壞右分子反對掘地積肥的,以反革命論處;凡是貧下中農反對的,一律公開批判斗爭;凡是表面支持暗地反對的,一律扣除其基本口糧,并由生產隊統一安排勞力挖掘。這一招果然奏效,許多生產隊的糞堆很快增大了。但這些從屋里挖掘出來的地皮,并沒有多少養分,農田里施了這層土后,只是把黃土搬搬家,糧食并沒有增產。
轟轟烈烈的積肥運動持續了好長時間,但效果不太明顯。后來,隨著地區化肥廠和各縣化肥廠生產、銷售量的逐漸擴大,糧食產量才逐步提高,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尿素、磷肥、鉀肥、復合肥數量增多,基本上能滿足種地的需要。速效肥能使農作物生長快、長勢旺、產量高,農民便不再為積攢土雜肥費神費力了。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各種復合專用肥料的大量生產、銷售,更沒有人去積肥了。
也許有人會說:“那時的人真傻。”當時的社會現實就是這樣,人造的化學肥料太少,如果不拼命積肥,糧食產量就很難提高。但有機肥料對人體無害啊。現在的人是不傻,寧愿多買化肥也不愿積農家肥,喜種“衛生田”,習慣于“化肥撒撒,藥水打打”,其結果呢,農家肥積得少了,田越種越瘦了,土越來越硬了,糧食越來越沒有味了,人卻越來越肥了。愿“積肥”二字能夠重提,積出綠色、積出生態、積出美德、積出希望。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