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
摘要: □ 王太廣每當我回老家,看到斑駁的土墻上掛著的那把歷經滄桑的黑木框、黃木檔、四角包著銅邊、黝黑發亮的算盤珠時,便勾起了我對算盤的回憶。算盤是用來算賬的。正因為如此,算盤一向被寓意為招財進寶。當小孩
□ 王太廣
每當我回老家,看到斑駁的土墻上掛著的那把歷經滄桑的黑木框、黃木檔、四角包著銅邊、黝黑發亮的算盤珠時,便勾起了我對算盤的回憶。
算盤是用來算賬的。正因為如此,算盤一向被寓意為招財進寶。當小孩滿周歲時,大人們擺出很多讓小孩抓周的物品,其中少不了算盤。農村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是“先抓到錢的小孩愛錢,先抓到算盤的小孩會算賬,都是發財之人。”就連掛在小孩脖子上驅兇避邪的百眼篩上,除了有剪刀、發簪、鏡子以外,也有算盤。
我小時候幾乎沒有什么玩具,家里的那把算盤經常被我當作滑輪車玩:放在屁股底下從床這頭滑到那頭,又從床那頭滑到這頭。有時還在算盤框上系根繩子,翻過面當小車拉,拖在地上飛跑。那算盤珠子“嘩啦嘩啦”響動的聲律和著我奔跑時的速率,讓我非常開心。但若折斷了一個桿,丟了幾個珠子,我又會被父親罵一通。
我上小學三年級時,老師讓我們回家后準備一把算盤學珠算,同學們都高興極了。因為以前,我們每當看見高年級的同學把算盤弄得“噼啪作響”時,就羨慕不已。如今,自己也可以去撥弄那些奇妙的小珠子了。
上學的路上,我身背算盤,遇到路人就頑皮地上下晃動一番,算盤珠“噼里啪啦”輕脆的響聲,就像是連發的機關槍響,別人笑,自己也笑,心里很滿足。
教我們珠算課的是
父親為了讓我學好珠算,當天夜晚,專門請本莊的張本福哥哥給我輔導。他比我高幾個年級,平時對我很關心,他給我輔導很認真。他說,算盤中間橫梁下的每個珠子只頂一個數,五個珠子是五個數;橫梁上面的一個珠子頂五個數,兩個珠子頂十個數,學珠算首先要學會“三遍九”、“九遍九”,然后是“九歸”,學會了“九歸”才能掌握加、減、乘、除的算法。他讓我慢慢地背這些口訣,邊背邊打,我按照這些口訣反復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從那以后,我不僅對算盤產生了興趣,對打算盤好的人更加佩服。俺隊的會計韓彩文人稱“鐵算盤”。他的手由于長期打算盤,中指指尖就比其他指尖大些,而且起了一個大大的老繭。每當在打麥場上分糧食的時候,韓彩文總是左手托著通體黑亮、在陽光下反射著黝黑光芒的算盤,金黃色的銅桿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算盤珠,像一串串荸薺。報賬的人只要喊出一位戶主的名字,他的右手“噼里啪啦”一響,就能把幾口人、多少工分、該分多少斤糧食的數報出,速度快得驚人,讓人羨慕不已。
到了1976年初,我在水屯公社機關當通訊員期間,公社機關的司務長孫國錦請了長假,公社革委會辦公室秘書史修道把賣飯票和買菜的任務交給了我。干這些都需要算賬,更離不開算盤,我自以為學過珠算,開始時不屑一顧,誰知道經常對不著賬,甚至賠錢,我不得不向機關會計李玉章請教。
李玉章曾經是水屯公社營業所的會計,他能夠雙手靈活快速運算,并在全縣的珠算比賽中得過獎。我到他辦公室,看見他一只手翻動著賬本,另一只手快速地上上下下撥打一粒粒黑亮的算盤珠,就像鋼琴家彈奏琴鍵一樣熟練,算盤珠與算盤珠以及算盤珠與算盤框相碰而發出的“噼里啪啦”聲時急時緩、忽高忽低,如珠落玉盤,悅耳動聽,就像是一種藝術享受。經過他的撥調,我受益匪淺。
隨著時代的發展,“算盤”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在辦公室、在銀行、在商店,取而代之的是計算器、計算機。我在想,難道雄霸三千多年外方內圓的算盤就這樣完成歷史使命了嗎?難道只有讓后人到博物館才能見到算盤嗎?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