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龍”者說
摘要:□劉康健晨起,步行十余里,來到張一仁的“自樂齋”。坐定,見桌上放著4個雪白的小籠包。我問:“一仁兄,你還沒有吃早飯?”他笑著說:“你吃吧
□劉康健
晨起,步行十余里,來到張一仁的“自樂齋”。坐定,見桌上放著4個雪白的小籠包。我問:“一仁兄,你還沒有吃早飯?”他笑著說:“你吃吧!”說罷,他竟自笑了起來。我心中詫異,再細看那4個雪白的小籠包,竟是岫巖玉雕刻而成。不覺失笑,擊掌贊嘆道:“好一個巧雕!”一仁兄得意地端出雞、鴨、鵝、油條、麻花等,皆為岫巖玉雕件,刀工嫻熟,巧奪天工。我笑著說:“這組玉雕可起名‘人間煙火’。”
喝著普洱,說起近日收藏趣事,一仁兄滔滔不絕。他先從古玩說起,從董其昌的《骨董十三說》,到禹作九鼎、三代爭寶……隨后,他的話題從玉器轉為書畫收藏,又從書畫收藏轉入近當代書畫家之優劣。一仁兄拿出著名畫家李魁正的《紅荷圖》說:“很多畫家畫荷花,多是具象實畫,工筆畫荷更是匠氣十足,而李魁正的荷卓然不俗,從荷花的精神入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花一躍沖天,挺立在天地之間。”后一仁兄又指著墻上掛的一幅《企鵝圖》說:“這幅畫也很有意思。十幾年前,著名山水畫家于志學來河南,畫了這幅企鵝圖,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題款。幾年前,于志學又來河南,我帶著畫前去拜訪,晤談后竟相見恨晚。于志學欣然題款,曰:舊作偶得,不勝欣喜……”這件事讓人樂道,茶便漸漸地喝出了味道。
我知道一仁兄的著作《張一仁論書法》即將付梓,便問近日書法可有心得。一仁兄笑說:“工夫在詩外。”我沉吟半晌,心有所悟。是啊,一仁兄從事書法創作多年,對書法藝術的真諦多有徹悟。他常說,書法與文學、書法與繪畫、書法與音樂,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流異而源同。書法,是寫字,但不僅是抄書寫字,必須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作為支撐,以高尚的思想、人格、品行、追求作為靈魂。
凡是優秀的書法作品,無不書納萬象,字內含情,書中蘊理,借書抒懷,從書法的筆墨、結體、布局彰顯書法家的抱負、襟懷、性格和情趣,感受到人與自然,人與人生生不息、奮發向上、和諧相處的大道。一幅、一卷書法杰作,就是一首或者一組令人耳目一新、感人肺腑的詩篇,就是一部思想深邃、內容豐富、文筆動人的小說。所以,歷代的大書法家,幾乎無不是學問家、文豪、詩人,或者是儒、道、佛大家。古人云:“字外工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和一仁兄喝茶交談中,他很多時候并不談論書法,只是談讀書、創作、游歷、收藏等。我想,這些都在強化他對真善美的追求、發現、攝取、窺見,觸發他對書法的哲思和理念,養成苦苦求索、錘字煉句、捕捉創作的靈感。是啊,“字外工夫”已經成為一仁兄身體中不可或缺的鈣質補養。
窗外的雨下大了,我忽然想到古人說的“雕龍”和“雕蟲”境界。再看一仁兄新近創作的書法作品,便有了金聲玉振之氣,思緒便悠悠地遠去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