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
摘要: ⊙記者 顏劍 ○編輯 孫忠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日新月異,監管者也應該借鑒“互聯網思維”,做出監管上的整體安排和適當調整,以實現創新與風控的平衡。上海銀監局局
⊙記者 顏劍 ○編輯 孫忠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日新月異,監管者也應該借鑒“互聯網思維”,做出監管上的整體安排和適當調整,以實現創新與風控的平衡。
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19日在上海證券報舉辦的“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了上述建議。
互聯網金融并未顛覆傳統金融
互聯網金融在過去一年多里的爆發式增長,讓外界產生了其可以顛覆傳統金融業的印象。
由此,如何客觀地來看待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至關重要。廖岷就此表示,首先有必要客觀地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并非我國獨有。我國現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業務模式,也都能找到國外的先驅者,可以說,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大多是舶來品。
其次,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特有的一種爆發式增長,可能并不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而是在我國特殊金融服務現實情況下的一種演繹。其原因包括:我國現有正規資本市場發展有較大欠缺,分層次的資本市場尚未完全建立,小企業、小項目無法快速、低成本地獲得融資;利率市場化尚未最終實現,仍然存在較明顯的金融壓抑;消費者投資渠道有限,互聯網理財填補了部分低風險投資領域的短板等。
最后,從兩者的關系來看,本質上,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是互補的關系,而非顛覆的關系。到目前為止,互聯網金融更多的是渠道和技術上的創新,而未改變金融的本質,稱不上顛覆性創新。
廖岷認為,互聯網金融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但傳統金融更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提供者。互聯網金融的服務對象仍然有限,目前主要涉及小額金融客戶,而對于老年人、三農及通訊不發達地區的消費者來說,仍存在相當的局限性。
而且,互聯網金融可能只能顛覆標準化產品,技術的進步并不能解決金融里所有的問題,有時濫用技術甚至可能會導致危機,如美國次貸危機的元兇CDO、CDS等。金融的實質是風險管理,而其競爭力來自于對未來風險的計量和緩釋,一靠平臺和技術,二靠經驗和技能,核心是經驗和技能,而這恰恰是互聯網企業所缺乏的。
此外,互聯網金融自身的生命力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隨著傳統金融產品的創新和市場利率的下行,互聯網理財產品已從年初6.8%左右的收益率下降到4.8%左右,快速進入了“4時代”。同時,傳統金融也正在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并已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自我改進能力,銀行推出許多互聯網理財產品,還保持了5%左右的收益率。我國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是否會重蹈美國貝寶(PayPal)共同基金產品消亡的覆轍,這仍需要市場來檢驗。
建立適應市場發展與消費者保護的監管
廖岷認為,對于是否要對互聯網金融實施監管,各方觀點高度一致。大家都支持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因為其核心和本質仍是金融,金融功能不變,就會面對同樣風險,甚至可能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介入而強化了金融風險自身高傳染性、高關聯性和高杠桿性的特征。
在一些大的原則上,各界也有較多共識,比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服從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的總體要求;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防止監管套利,注重監管的一致性;關注和防范系統性風險;加強信息披露,強化市場約束;加強監管協調,等等。
但也必須承認,在如何具體實施監管上,特別是如何實現線上線下監管要求統一的問題上,仍存在較多分歧。對此,廖岷就監管標準一致性和差異性、信貸市場分層、消費者保護、糾紛的處理機制、監管政策傳導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另外,國外在對參與P2P融資的三方,包括對投資者的教育和保護、項目融資者的融資和交易成本、信息披露義務以及P2P平臺公司的注冊和對融資項目所承擔的風險評估等責任的規范和引導都值得我們充分借鑒。如何引導和規范P2P融資平臺成為現有金融融資渠道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政策層面應當考慮的問題之一。
最后,廖岷表示,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日新月異,身處信息時代的監管者也必須擁抱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和移動技術,用“互聯網思維”做出監管上的整體安排和適當調整。同時,所有互聯網金融參與者也要倍加珍惜行業的信譽,因為所有行業信譽的培養需要假以時日,艱苦努力,但信譽的喪失可能就在一夜之間。唯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創新與風控的平衡。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