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靠科技創新讓農民腰包“添金”
摘要: 本報訊 (通訊員 張成亮)不久前,我國第一個肉牛新品種“夏南牛”在山區泌陽縣誕生,當地農民每年因此增收1個多億。近年,該縣通過培植有利于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肥沃土壤”,出臺了鼓勵干部群眾科技創
本報訊 (通訊員 張成亮)不久前,我國第一個肉牛新品種“夏南牛”在山區泌陽縣誕生,當地農民每年因此增收1個多億。
近年,該縣通過培植有利于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肥沃土壤”,出臺了鼓勵干部群眾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使得一大批人才激情迸發,創造出一大批農業高新技術,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香菇曾經是日本引以為豪的高新農業,然而,泌陽農民祁建勛、康先照等人經過數百次試驗和創新后,最終發明了“大袋小棚立體栽培”新技術,被稱作“泌陽模式”,每年給泌陽農民帶來收入6億元。隨后,泌陽縣人民在創新的道路上繼續刻苦攻關,鉆研出了有機花菇種植領域里“溫差刺激”、“無毒接種”和“高壓節能滅菌”等幾十項高新技術,使花菇種植率達到90%,遠遠超出日本人創造30%的紀錄,而且發明了香菇種植原料由秸稈替代,實現了破壞資源型向生態循環型過渡。如今,該縣以麥秸、稻草、玉米稈等農作物廢料為主要原料的草腐菌種植遍地開花,年種植量1400多棚,年消耗廢棄秸稈1500萬公斤,年創產值2000多萬元。
“馬谷田瓢梨”以其“貢品”身份曾經是泌陽人的驕傲。如今,愛創新的泌陽人對其進行嫁接改造,培育出了“六月酥”等更加鮮脆的“國”字品牌。據了解,該縣建有果樹研究所和專業合作社,有10多家林果協會在水果領域里的技術創新就有30多項,引進、選育的“白云仙桃”、“天順御棗”,雜交培育的“優選1-5號”等無公害水果就有五大系列7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30多萬畝,果農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
此外,該縣傳統農業種植技術含量可謂之高。從“豫薯7號”到“銅山湖水稻”,從優質蘿卜籽到無公害水產,從優質彩棉到“金銅山”優質煙,泌陽人在科技創新中一步步扎實走來。據統計,該縣擁有各類農技研究推廣團體30多家,農業領域創新的科技成果就有100多項,農業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份額達51.5%。
為拉長產業鏈條,該縣在項目建設中注重與優勢產業對接,使溢佳香食品有限公司泌陽產業公司、泌陽三明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農業精深加工企業落戶并開工生產,實現了產業的優化升級。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