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驚現上千處具茨山類型“天書”
摘要: 分布密度之大堪稱河南之最泌陽驚現上千處具茨山類型“天書”大石綿羊背負“天書”是首件動物背負“天書”實例 大石綿羊背負“天書”正面圖。大型巖畫“天書&rdq
分布密度之大堪稱河南之最
泌陽驚現上千處具茨山類型“天書”
大石綿羊背負“天書”是首件動物背負“天書”實例
大石綿羊背負“天書”正面圖。
大型巖畫“天書”。
本報訊 (記者 韓祖和 王振江) 5月5日下午,國內著名的考古學者馬寶光從4月27日起,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考查,在泌陽縣羊冊鎮境方圓5公里內發現具茨山類型“天書”上千處。馬寶光告訴記者,此次在泌陽縣羊冊鎮發現的上千處“天書”,規模宏大,分布密集程度在河南堪稱最大,其中一只大石綿羊背負著“天書”,這是中原具茨山類型“天書”中第一件動物背負“天書”的實例,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
漯河市的馬寶光,是河南省民族典籍“八五”、“九五”規劃項目的學科帶頭人,在考古、彩陶文、甲骨文、宗教研究及民族典籍的整理、翻譯諸方面均有建樹,多次榮獲大獎。他于今年2月份首次在南陽方城縣的清河鄉發現中原具茨山類型“天書”后,又相繼在清河鄉四鄰的四里店鄉、柳河鄉、拐河鄉、袁店鄉、古莊店鄉發現了多處“天書”群,此后又在平頂山葉縣的常村鄉、保安鄉發現了此類型“天書”。隨后,他馬不停蹄地趕到泌陽縣,從4月27日起至今,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考查,在羊冊鎮的周陳莊、堂里溝村、徐莊、擂鼓臺村、安寨村、郭崗村等方圓5公里就發現巖畫“天書”上千處。這里的“天書”不僅分布密度大,而且類型紛呈,有8、10、12、14、16、18、20不同數目的對排凹穴,有各種類型的散漫凹穴、巨型大凹穴、方槽凹穴、玉璧形大碾盤凹穴、梅花形凹穴,有2、3、4、5不同數目的連星凹穴,有五五二十五天數方陣凹穴、小圓環中心加凹穴、半環中心加凹穴、星線連貫長拖尾凹穴、連貫交錯凹穴等。
令人驚嘆的是,一處長8米寬3.7米的巨型弧面大石板上密密麻麻鑿磨出大小不一的凹穴500余枚,上面八九個大凹穴直徑在20厘米深7厘米至直徑13厘米深3厘米之間,在這些凹穴之間又四面以粗細不同的凹線相互貫聯,又時不時地加畫以凹線刻出的圖形夾雜其間,組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遠古示意圖。他們猶如滿天星斗,又如遠古大事的記錄,令人遐想無盡!
極為罕見的是一只大石綿羊背負著“天書”。石羊盡管風化嚴重,但不失博大沉雄之風采。在它的頭頸、后背全刻滿了大小不一的凹穴“天書”,在大小散漫而又有序的凹穴間,又以粗細不一的凹線相互貫聯了一些凹穴,從而使凹穴“天書”顯得無限神秘。馬寶光認為,羊冊鎮發現的具茨山類型“天書”堪稱中原具茨山類型“天書”中的奇葩,為解開“天書”之謎、研究包括黃帝文化在內的上古文化提供了新的實物依據。
背景鏈接
具茨山“天書”
具茨山貫穿河南省的禹州、新密、新鄭,綿延40余公里,山上的巖刻、巖畫符號自上世紀80年代末被發現以來,其形成年代及含義一直是難解之謎,被世人稱為“天書”。具茨山相傳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修德振兵、統一華夏的地方,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具茨山巖刻、巖畫符號處于黃帝文化的核心區,不排除有黃帝時期的遺留。目前,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權威專家認為,具茨山巖刻、巖畫的誕生時代在5000年以前,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文明遺存,其內涵深厚,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具茨山巖刻、巖畫為研究黃帝文化、研究中原文化、研究上古人類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與中華文明的起源關系重大。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