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基層組織建設 強基固本筑牢堡壘
摘要: 強基固本筑牢堡壘——來自汝南縣基層組織建設的報道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陳朝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村級組織是國家行政體制的神經末梢,其作用發揮的如何,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近年來,汝
強基固本筑牢堡壘
——來自汝南縣基層組織建設的報道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陳朝陽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村級組織是國家行政體制的神經末梢,其作用發揮的如何,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近年來,汝南縣委圍繞加強和改進村級組織建設,抓班子,帶隊伍,育后備,整軟村,扶弱村,育強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村級組織建設主題實踐活動,較好地發揮了村級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建強班子 筑牢堡壘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從現實情況看,基層村干部普遍存在著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質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工作推動軟的“三低一軟”現象,尤其是在村黨支部書記的選配上,存在著素質高的不愿干、素質低的干不了的現象。第六屆村“兩委”換屆后,汝南縣有38個村沒有選出黨支部書記,導致村里工作處處被動,阻礙了農村發展。為此,汝南縣委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以選準村黨支部書記為重點,從縣四大機關和縣直部門抽調76名科級干部及后備干部,組成38個工作隊,自帶行李,吃住在村,隊員黨組織關系全部轉移到所駐村,隊長任所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經過廣大駐村干部的辛勤努力,影響制約村級組織科學發展的一些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目前,全縣38個軟弱渙散村已全部選準配齊了黨支部書記,促進了后進村的轉變。
規范管理 促進和諧
汝南縣是全國村民自治先進縣,在推進村民自治上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但隨著基層民主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也出現了一些與農村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不相適應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社會成員的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關系復雜化、利益矛盾明顯化。針對這一現狀,汝南縣委結合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創造性地開展了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研究制定了《汝南縣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健全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兩委”分工負責制、“兩委”聯席會議、民主評議“兩委”干部等制度,完善村級組織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理財機制。村委會在黨支部領導下依法行使職權,工作到位不越位,形成“兩委”協調一致、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這些嚴謹、實用的行政管理機制促進了班子和諧,保證了政令暢通。
創新機制 激發活力
農村經濟要發展、社會要穩定,首先要有一支思想穩定、充滿活力的村干部隊伍。針對村干部中普遍存在的“政治上沒奔頭,經濟上沒想頭,退下來沒靠頭”思想,汝南縣委著力在建立健全村干部隊伍保障機制上下工夫。一是建立經濟激勵機制,確保經濟上有“想頭”。二是建立政治激勵機制,確保干好有“奔頭”。三是建立黨內關懷機制,確保退職有“靠頭”。
拓寬渠道 廣聚人才
由于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農民流動性加快,絕大多數優秀青年農民外出打工或經商,農村人才“孔雀東南飛”現象日益加劇,造成村級組織后備力量斷層。汝南縣委從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高度出發,積極探索建立村干部梯次培養、漸進使用、適時選拔的培育機制:突出年富力強,把那些思想活躍、精力旺盛、文化層次高的“能人”選出來;立足增收致富,把自己帶頭致富、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富人”選出來;著眼創新發展,把開拓意識強、勇于改變落后面貌的“強人”選出來,拓寬村干部隊伍的“入口”渠道。一是積極發展農民黨員,培養新生力量。將農民黨員發展列入縣委工作的中心,納入“三杯”競賽和“三級聯創”考評體系,對發展黨員“空白村”實行責任追究,每村每年發展黨員不得少于2人。二是實施編外“雙強”工程,強化崗位鍛煉。針對村“兩委”干部職數的限制、部分“雙強”培養對象無法及時進入村級組織這一實際,采取“加凳子”的方式,為“雙強”培養對象增設不占編制、不拿工資的村干部崗位,幫助其在編外村干部崗位上接受鍛煉,提高干事創業本領。三是配齊村民小組長,注重在一線培養后備力量。
武裝頭腦 引領發展
隨著小康社會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服務的經紀人和各類經濟合作組織應運而生,農村黨員隊伍在引領發展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是由于組織體制的限制,只能成為各個行業中的“散兵游勇”,凸顯不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針對這一基層組織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汝南縣委及時找準著力點,首先,從解放思想入手,強筋健骨,輸液造血,增強“雙強”能力。其次,著力打造一支團結務實能干、富有開拓精神和致富帶富能力的黨員隊伍。再次,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模式,通過實行“支部+公司+農戶”、“支部+基地+農戶”等模式,實現農民“組團出海”、“抱團發展”。古塔街道辦事處宋莊村是豫南聞名的溫棚蔬菜專業村,村黨支部為帶領群眾聯合起來闖市場,成立了“山中園蔬菜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山中園”蔬菜商標,通過建立“支部+協會+服務社+農戶”的“四位一體”模式,推動該村溫棚蔬菜生產走上了集約化、品牌化、市場化的發展快車道,全村現已發展協會會員402戶,發展無公害溫棚1600座,年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