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4年建成19萬畝高標準農田
摘要: 本報訊 (記者 程 揚 通訊員 劉高付)2009年,上蔡縣爭取到1153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用于朱里鎮7個村的2.3萬畝低產田改造。2009年9月,省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井建國一行蒞臨上蔡縣朱里鎮項目區,看到
本報訊 (記者 程 揚 通訊員 劉高付)2009年,上蔡縣爭取到1153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用于朱里鎮7個村的2.3萬畝低產田改造。2009年9月,省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井建國一行蒞臨上蔡縣朱里鎮項目區,看到數千人在田間道路、溝渠、橋涵上忙活,發出了由衷之言:“像上蔡這樣的施工場面,土方工程量如此之大,是其他市、縣難以見到的。”
近日,筆者在朱里鎮項目區轉了一圈,所到之處,一眼望去,總是這樣的景象:小麥嫩綠如茵,溝、渠、路、樹、井、橋,條理清晰,網格分明,形成了六位一體的配套格局,在陽光普照下好像一幅色彩明朗的板畫。一位姓梁的老漢向筆者打開了話匣子:“人養田,田也養人。政府投入資金,改造俺村的低洼地,是‘占一畝,保百畝,惠千人,保幾輩’的積德積福工程。”柏莊村年過七旬的柏老太太說:“前年眼饞東岸鄉人修整農田,種上了高產糧,今年俺也把地整好了,遇見旱澇都保收,將來俺村的群眾也端上‘鐵飯碗’了。”
2006年,在東岸鄉施工時,白堂村群眾認為治理農田要損失耕地,少數群眾還產生了抵觸情緒。2007年秋,遭遇50年一遇的澇災后,竣工后的項目區秋作物變減產為增產了。2008年,白堂村小麥畝產平均在606公斤,玉米畝產平均為713公斤,可謂歷史上空前的農業大豐收。原來有抵觸情緒的群眾竟建議村里請了幾班腰鼓隊以示慶賀。據朱里鎮梁莊村村民說:“白堂村人唱的歌真甜,俺聽了饞半夜。”
上蔡縣農開辦的同志與當地鄉村干部一起開好“三道會”,即施工動員會、崗前培訓會、工程建設促進會,讓群眾、施工單位、監管人員明白相互之間的責任和關系,形成了上下響應、部門聯動、群眾互動、全體監督的良性透明體系。群眾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充滿激情地說:“現在的政府,現在的黨,真心實意為民想。”
2008年,上蔡縣在強力推進新項目的實施中,對前幾期的項目進行了拾遺補缺,完善配套,不僅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而且在生態林網建設上全面進行了治理,其中植樹就達80萬株。2009年,上蔡縣獲得了“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的獎匾。
上蔡縣農開辦主任張國毛說,農業綜合開發屬于一次改造、福及長遠的工程。生態環境的改善能增產,也讓廣大群眾樹立了科學種田的觀念。毋庸置疑,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投進了長線潛力股。4年來,上蔡縣塔橋、朱里、東岸、韓寨、崇禮等鄉鎮的57個村,得益于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先后把19.16萬畝低洼地改造成了高標準農田,年增產在10.9%以上,項目區農民年收入總額增加1500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